得知真相,刘询更想杀他,哪怕他是程墨的岳丈。
丙吉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虽不至于怀疑他们翁婿有猫腻,但脸色也不好看,道:“程丞相信中说什么?”
他想知道,他们一个个亲到大将军府求见,都被拒之门外,为何程墨只写一封信,霍光便改变得如此彻底。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啊,他心里感叹。
刘询摇头道:“大将军没有细说,待五郎回来,你问他吧。朕已写好诏书,送往漠北了,明天早朝,你安排人再议此事。”
最近的早朝,哪次不以议这件事开头,然后便开始争吵,最后在争吵中结束早朝。丙吉明白,刘询要一锤定音,把这件事落实了。
丙吉道:“臣遵诏。”
霍书涵听知,可不会猜测,而是直接回娘家问霍光。霍光直接把程墨的信给她看,道:“为父细细思忖过,此计可行。”
他是老奸巨滑的人物,眼光何等老辣,只看一遍,便知道这是控制匈奴,削弱匈奴的好办法,虽不能把匈奴国土纳入版图,但却能以时间换空间,慢慢把匈奴同化,或许百八十年后,匈奴人跟吴人无异。
这么一来,匈奴之危便解了,这是为后代子孙计的大事,他如何会不支持?
霍书涵看完信,美目闪了几下,已看穿父亲的小算盘。最近朝中闹得沸沸扬扬,程家有灭族之祸,甚至连皇帝都有可能皇位不保,便是因为程墨俘三十万匈奴,而程墨之所以会俘三十万匈奴,便想行此计。
办法还是那个办法,闹了快一个月,却由霍光一言九鼎,定下此事。
她想起一年前程墨决意劝霍光退隐时说过:“功高盖主,取死之道。”正是程墨郑重无比地说过这句话,她才支持他劝霍光退隐。
霍家历经伯父霍去病、父亲霍光两代,已辉煌之至,除非取皇帝而替之,否则再难寸进了。可父亲挂念武帝托孤的承诺,断然不会取武帝子孙而替之,只能退,成为世家,才有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