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专利技术价几何

南唐新世 禹贺千秋 1151 字 9个月前

其中,大家最看好的缝纫技术,根本没有琉璃技术的专利费、保密费高。

看看没人愿意接手,李璟干脆向民间商会开放,每年高达百万贯的专利保密费,让整个金陵城所有商人都震惊了:琉璃技术是好,可是能卖多少?百万贯还只是一年费用?

三十年,就是九千万贯费用,怎么可能赚得回来?

可是,仍然有两家跳出来争抢:一个是代表运河船工利益的漕帮,一个是大唐商会!

看有人伸头,马上就有人跟进,来自吴越国的一个商会要参加,却被直接告知:必须是唐人。如果是其他国家的,需要举家迁入大唐,而且是在金陵城二百里以内开厂。

这一次全国沸腾:谁都明白,这项技术一定是极容易泄秘而且有很高的价值。

最终,江南大家族冯家、王家、周家、贾家联合,拿下一个名额。

最后一个名额,让皇后钟家拿下——他们的钱来自枢密院,这算是军方投资的。

看皇后都出手啦,两天之内,最后一个名额抢疯了,最终被洪州来的商会得到,立即在当涂县建厂。

李丛嘉的那封信,原话一字不差被传遍八方。

他在比赛之前,完全把个人安危抛之脑后,整封信都是在交待重要事情。字里行间,透着对大唐的热爱,对整个国家经济、军事走向的担忧……

信很长,字很小,足足有一两千字,更多的内容都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大唐专利技术法案》。

因为李丛嘉发生了意外,他的这封“绝笔信”如风一般,随着他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可是,我们的主人公,此时究竟哪儿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