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狂欢终有期

乱唐 五味酒 3450 字 9个月前

好半晌,丁孝礼才艰难的说出了后半截话。

“他何时,何时投了伪燕?”

卢杞身侧的将佐指斥道:

“封大夫一片丹心,怎么会投了你们这群叛逆?直说吧,你们的覆灭也就在今朝了!”

丁孝礼喃喃道:

“怪不得,怪不得……”

范阳守军的守城之法的确奇怪,但封常清又是怎么与史朝清他们走在一处了呢?难道史朝清也投了唐朝?

这个想法刚冒出来就被他否定了,不可能,史朝清对其父史思明十分忠心,应不会如此。

简单的交流了一番之后,卢杞便命人看管史、蔡、丁三人,大军则继续前进。

十几里的路程,说远不远,说近,数万人的行军也至少要一日半日的功夫。他只希望不要出什么意外,史思明毕竟和史朝义这种人不同,他能够与安禄山经营河北近十年,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此时的范阳城下已经杀得昏天黑地,城墙上成了修罗场,没眨一下眼睛都有人随之死去,攻城叛军的士气打了鸡血一样高涨,守军则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

史思明的大纛旗打了出来以后,对守军的确是有触动和震撼的,尽管史朝清登基的消息已经先一步通知各部,还是对军心预示其造成了相当的冲击。

情知到了最关键的生死存亡一刻,封常清不顾病体支离,挥舞着横刀在敌兵面前左冲右突,所到之处,无人可挡。

裘柏用力抽出了捅入一名敌兵腹内的横刀,鲜血淋漓渐了满身,他的衣甲早就被敌兵之血浸透。可敌兵就像蝗虫一样,竟无论如何都杀不干净。他头一次杀人杀到手腕酸软,瞥了一眼城外,敌兵仍旧蚂蚁一样,踏着由尸体垒成的胁迫不断涌上城墙。心中腾起一丝无力之感。

他心里暗暗的嘶喊着:大帅啊大帅,你怎么还不来?

城墙上的厮杀惊动了皇宫中论功行赏的大燕君臣们,元复作为三朝元老,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中书令,亦即是宰相之首。

史朝清听得战鼓声时大时小,时密集时稀疏的响个不停,便想询问究竟,可扫了一眼身旁之人,张炎等代王府掾吏亲信竟一个都不在,便只能询问元复:

“元相公可知城外战况如何了?”

说实话,元复也对战局一无所知,尤其昨夜的杀戮,他的名字没有在那份名单上,到现在还后怕的很呢,哪里敢去与那些凶神恶煞的监国卫率交涉呢?不过,就连史朝清都不清楚监国卫率在做些什么,这就有些奇怪了。

好半天,元复才颤颤巍巍的反问道:

“陛下难道不,不知卫率的情况吗?”

监国卫率的动向,史朝清都是经由张炎的汇报得知,现在张炎不在他也是两眼一抹黑了。

“朕,朕也要等到张先生来了,询问一番,再,再计议……”

朝臣散去,只剩下元复等几个“重臣”,但他们这些重臣在从前就只是样子货,现在史朝清登基了还是样子货,想要多掌握一些权力,就只能紧密的跟随在皇帝身边。

史思明是不信任他们的,因而只是给予高官厚禄,好在没有杀了他们。史朝清对它们似乎也不怎么信任,但元复等人还是觉得可以争取一下。

“陛下,监国卫率的兵力,应该继续扩充,以充实城防,如此朝廷方可安心!”

扩军这种事,史朝清觉得是当务之急,便道:

“元卿建议的是,朕也觉得兵力捉襟见肘,等张先生来了,便与之商议!”

说着话,史朝清看了看殿门口,表情有些焦急。

“张先生因何还没有赶来?”

他并不知道,张炎此时正在提调兵力,堵住城墙上越来越大的人力窟窿。

元复则道:

“陛下,老臣以为,可用右威卫将军陈绛负责招募!”

“陈绛?”

史朝清有些惊讶,陈绛今年已经六十有八,十分年迈,还能有精力吗?他觉得,启用代王府的掾吏才最为放心。实际上,元复是另有想法的,如果能用陈绛掺进监国卫率当中,只要掌握了兵权,他们这些只负责摆设的样子货朝臣们便会有了一定的发言权。

只可惜这些想法都是一厢情愿的,他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军报终于打破了这个小朝廷的各种春秋大梦。

“报!城外大军攻城猛烈,眼看,眼看就守不住了!”

“甚?守不住了?”

史朝清大惊而起,这,这怎么可能?

“史朝义不是兵败了吗?”

“城外,城外大军的纛旗是,是太上皇帝……”

“谁?”

“太上皇帝!”

得到肯定的答复以后,史朝清傻眼了,他甚至不相信这是真的,直认为那报讯的军将在欺骗自己。

不过,元复等人不是傻子,觉得这种事怎么可能有人故意编造呢?建议史朝清遣使者去询问具体情由。

约有半个时辰,派出去的使者慌慌张张的跑了回来。他没能上得城去,因为城上除了活人以外,已经被死人填满了。几乎所有的兵力都被调到了城上,他可以一路没有阻挡的抵达城墙甬道的入口。

如此种种,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城墙上的局势实在已经到了不能再危急的地步。

“陛下,城墙,城墙确实要攻破了!”

“这,这怎么可能?张先生明明告诉朕,可以守得铁桶一般!”

还是元复比较冷静,直关注到问题的重点。

“可看到了纛旗?到底是不是太上皇帝?”

“城墙上全是死人,已经堵塞了通路,没能,没能上得去……”

如果攻城的是太上皇帝,问题就麻烦了,一旦城破,他们这些拥立新君的人没有一个能活得下去,族灭是可以预见的下场。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攻城的是唐兵。

一旦抵挡不住,他们还可以选择投降,唐朝对待降兵降将还算优待,至少不会将他们统统灭族。

只是应该如何选择,至少也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弄清楚了攻城的究竟是谁。

最后,这个艰巨的任务在众官员的一致推举下,落在了元复的头上,他带着十几个随从,出了皇宫就直奔战况最为惨烈的城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