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3 吴襄上门】

明鹿鼎记 轩樟 6567 字 9个月前

“好的,要请人来吗?”范晓琳问道。这年代的仪式,隆重程度主要是取决于围观宾客的等级。

“不用请什么人了,就乡里一些人吧,赵里正、侯力行、白鹏赋他们一帮有些名望的长辈就行,再叫上天地会的主要管事。”韦宝想了想道:“不必张扬,宾客数量在百人以内。”

“知道了,公子。”范晓琳答应着记下来。

韦宝这一晚上睡的不是很踏实,光是拿到了韦家庄港的牌匾,而没有拿到韦家庄的牌匾,给他心里留下了一个阴影。

没有韦家庄这块更大的牌子做保护,光是取得一处海港的出海权,没用,连这处海港能不能保住,都还是一个大问题呢。

事实上,虽然韦宝想着不要张扬,可天启皇帝亲赐一块韦家庄港牌匾给韦宝的消息,此时已经传遍了辽西。

尤其是联系很紧密的辽西官场内部,消息传递的速度绝不亚于一个正统的情报网络。

这就是一个大的地区出现军阀化之后的征兆,辽西辽东已经隐隐以祖家为龙头,祖家的力量主要体现在对军队的控制,配上吴家这个强力辅助,吴家主要控制经济。

其他的世家大户也有各自势力,但是相对于结成了姻亲的祖家吴家,不可同日而语,只能紧紧的团结在他们周围。

祖家纵然没有领导辽西辽东所有世家大户造反的实力,作为领袖地位,却已经是绰绰有余,众世家必须以祖家吴家马首是瞻。

韦宝起床之后便去找李成楝,让王秋雅带着李成楝两个儿子玩,他则跟李成楝聊会儿天,又带着李成楝四下转一转。

女人之间有说不完的话,男人们之间有时候也这样。

平时身边都是手下人,即便是宋应星还不完全算是韦家庄的人,但韦宝也是把宋应星当成手下人的,跟手下人说话,毕竟要顾及身份,说话不能放的太轻松。

跟李成楝是结义兄弟,那就另当别论了,李成楝不会将自己放在比韦宝低的位置,该吐槽吐槽,该吹牛的时候吹牛,两个人什么都可以聊。尤其韦宝爱听李成楝说京城的各种事情,一个爱听,一个爱说,谈的很投契。

除了李成楝,韦宝还有一个谈的投机的人是吴家二公子吴三辅,韦宝和吴三辅之间是真正的朋友关系,也不存在上下级从属关系。

“大哥,我这里怎么样?建造的还不错吧?”韦宝走在工业区的路上,得意的笑问道。

“岂止是不错,简直太好了。”李成楝乐呵呵道:“看见兄弟好,我比自己好还高兴!要是在京城有这么多买卖的话,这么好的酒,这么好的一堆货物,拉到十王府街就能换银子。”

“是啊,在京城做买卖自然好,可惜在京城要弄这么多作坊,必定被人勒索,衙门太多。在辽西乡里弄出这么多种类的商品,又不方便销售,世事两难全。”韦宝感慨道。

“不急,兄弟还年轻,等有机会的时候,捐个官身,再在官场慢慢发展,等有了一定的实力,把货卖遍整个北直隶,问题不大。”李成楝宽慰道。

等两个人回到迎宾馆的时候,发现只有王秋雅在。

韦宝奇道:“乐水和乐土呢?”

“被晓琳和蕊儿的人接过去玩了。”王秋雅笑道。

韦宝嗯了一声,笑着对李成楝道:“看我两个大侄子多抢手?”

李成楝也呵呵一笑:“兄弟要忙着科考,每天事情多,要不然,我还真想留一个儿子在兄弟身边。”

其实李成楝这次带两个儿子来,就有这层意思,尤其李乐水天生不太爱读书,李成楝倒是觉得二儿子最聪明机灵,觉得若有机会,跟韦宝学做买卖也是不错的。

韦宝家有钱,条件好,绝不比京城差,李成楝不想让两个小一点的儿子从小就沾上那些个官宦子弟的攀比风气,这是其一。另外一点,李成楝本身没有啥文化,就认得几个字而已,能当官,完全是因为有一层外戚关系。

李成楝知道韦宝已经考中了秀才,这年头秀才可不是低文化水平了,李成楝虽然不知道韦宝具体学问咋样,但是在他眼里,韦宝这个大秀才就是‘才子’了。

“好啊,我就等大哥说这话呢,上回在京师的时候我就提议过。”韦宝大喜道:“也别留一个了,乐水和乐土都还没有考过童子试,就留在韦家庄就学吧,我让个举人亲自教授他们。”

韦宝不喜欢在管理中加入亲戚关系,但李乐水不完全算是自己的亲戚,没有血缘关系,而且,加一点点和完全没有,这是很不同的,适当的有一点亲戚在身边帮着做事,挺好。

“两个都留下?让个举人教授学问,这是好事啊。只是,怕你嫂子舍不得呢。”李成楝道。

“不是还有乐山在你们身边吗?而且我下半年就要进京考乡试的,只要乡试过了,明年开春我要上京城考会试,到时候,可能我也会长期在京城。”韦宝道:“到时候你们一家不又在一起了吗?小男孩到了十多岁年纪,多多少少都有点叛逆,留在父母身边并不好,还是有点距离的好。”

李成楝耳根子软,觉得韦宝说的话很有道理,思考了一袋烟功夫便点头道:“成,就把这俩小子都留下!我回去跟你嫂子说,老娘们不敢多说什么,多废话的话,我休了她。”

李成楝说完,哈哈大笑。

韦宝也跟着笑起来,知道李成楝又在吹牛,其实李成楝很爱妻子,也很怕妻子,男人爱就是怕,怕就是爱。

说好了留李乐水和李乐土在韦宝身边学习的事情,这让韦宝和李成楝都很高兴。

韦宝见李成楝对于韦家庄的建设和风光,都不是很感兴趣,知道这位老兄的心思都放在吃喝上,虽然谈不上嗜酒,却是个爱喝酒爱热闹的人,遂陪他返回韦家府邸。

韦宝召集了范大脑袋等几个常常要往返于京师和韦家庄之间的管事,以后可能经常会和李成楝打交道的管事陪李成楝喝酒,更是让李成楝流连忘返,高兴的忘了岁月。

在知道了被留在韦家庄,李乐水和李乐土这两个小孩虽然有些不舍离开父母身边,但觉得韦家庄和京城离得也不远,而且韦宝答应,不管他们什么时候想回家,都派人送他们回去,两三天功夫便能到,两个小孩便接受了。

韦宝让人将黄滢和韦达康请来,两人是知道韦宝与李成楝的关系的,也知道韦宝当初第一次上京师做买卖能那么成功,李成楝出力很多,所以对于留两个小孩在韦家,很是高兴。

“以后乐水和乐土就跟我们住一起,白天让人送他去进学,每天晚上都弄好吃的给他们,保证一个个长的比小牛犊还壮实。”韦达康是喜欢小孩的人,高兴的对李成楝道。

黄滢也格外高兴:“这下好了,小宝搬出去不跟我们住一起,我们正愁身边没有人带呢。”

“乐水、乐土,还不赶紧谢谢祖父祖母?”李成楝笑道。

“谢谢祖父,谢谢祖母。”李乐水和李乐土很乖巧的行礼道。

更是将黄滢和韦达康乐的合不拢嘴,一个劲的在两个小孩脑袋上,脸上摸。

“兄弟,叔和婶子这么喜欢娃娃,你得抓紧生娃啊。”李成楝没心没肺的大声道。

王秋雅、范晓琳和徐蕊三女闻言,都羞红了粉脸,尤其是王秋雅,不但害羞,还有点幽怨,她是已经跟公子睡在一起了的,却还没有动静,生怕别人以为她不能生。

幸好韦宝底下规矩大,别人不敢乱嚼舌根,范晓琳和徐蕊只是起疑心,具体也不知道王秋雅和韦宝到底有没有真的发生点啥。

韦宝的贴身侍卫们更不敢随便议论公子的事情,所以韦宝和王秋雅的事情,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这你得多劝劝你兄弟啊,其实小宝现在也差不多到了可以娶亲的年纪了。”黄滢笑道。

这是黄滢、韦达康、范老疙瘩家和王志辉家最感兴趣的话题,一旦开头就不得了了,一帮人又围绕这事情说开了。

韦宝一汗,名分不是都已经定了吗?不是就等着我将来娶了正妻,然后一个个将身边的三个女人都娶了吗?又说什么,嫌弃李成楝哪壶不开提哪壶,笑着给了李成楝一个白眼。

“怎么?兄弟,我是不是说错啥话了?”李成楝放低了声音,轻声问韦宝。

韦宝笑着将自己已经定下了三个妾室的事儿说了。

李成楝一脸羡慕道:“原来是这样啊,兄弟好福气,这都还没有娶妻呢,就已经定下三房美妾了呀?”

韦宝呵呵一笑,看出李成楝现在有钱了,也有找小妾的念头,不过他理解,男人嘛,哪个男人有钱,不想多尝一尝女人的滋味?只要不是身体有问题的男人,都想换换花样,人之常情,可李成楝又惧内,估计也就是想想罢了。

韦宝并不想参与李成楝的家务事,所以将这个话题打住了,东拉西扯的说些酒桌上劝酒的话。

李成楝倒是对这个格外感兴趣:“兄弟,那你认准了正妻的人选了吗?要是没有认准的话,哥哥在京城帮你物色物色吧?好些个王公家的女孩子,勋贵大臣家的女孩子,哥哥都知道的,帮兄弟物色个国色天香的大美人,家世又好,不成问题。”

韦宝看了眼大包大揽的李成楝,心里很舒服,知道李成楝说的是真心话,不是酒桌敷衍的话,这也侧面说明李成楝认可自己的社会地位,觉得以自己的财富,纵然还只是一个秀才的身份,已经有机会攀附王公和勋贵大臣家的女孩子了。

“哥哥啊,您就崩操心我的事情了,我是绝不会攀附家世显赫的人家的,受不了岳丈家的嫌弃。”韦宝笑道。

李成楝嗯了一声,点头道:“兄弟跟我一个脾气,我当初也可以不找乐水乐土他们娘的,本来也可以找家世更好的家族女子,最后还是选了本地一家寒门的女孩子,过日子最要紧的彼此贴心,还是一个地方人好一些。刚才问你的话,你还没有回答哩,你认准了正妻的人选了吗?”

韦宝一汗,你这是啥理解能力啊?我是说不找家世比我家强太多的女子,也没有说非要找本地的啊?而且你这么关心我有没有认下正妻做什么?

毕竟是未婚男子,说起婚姻大事,韦宝还是腼腆的,模棱两可道:“算是有吧,不过,并没有找女方家细说,八字还没一撇呢,大哥别问了。”

“真的啊?谁家的啊?”李成楝闻言,立时放下手中酒杯,满脸八卦焦急模样,声音压的很低,神秘兮兮的非要套韦宝的话。

韦宝又好气又好笑的看着李成楝,知道他是好意,关心自己的终身大事,但你这也太上杆子了吧?跟你有啥关系啊?弄得像是你娶亲一般,“大哥别问了,以后再跟你说。”

“呵呵,还不好意思。”李成楝笑道:“你当我没有看出来啊?肯定是吴家大小姐呗,辽西还能有啥配得上我贤弟的女子?也就吴家大小姐相貌和家世都不错,即便是放在京师,也是能排在前几位的千金大小姐。”

韦宝脑门掠过三道黑线,你这啥联想能力:“大哥,别说了行不行?”

“呵呵,我猜对了吧?还不好意思。”李成楝得意的一笑。

其实韦宝根本啥都没有说过,至于猜到吴雪霞,是因为李成楝也就认识个吴雪霞而已,自然而然想到吴雪霞。

又过了几天,在李成楝要走的前夕,韦家庄港举行挂牌剪彩仪式。

剪彩不是现代才有,古代便已经盛行。

韦宝赶在李成楝走之前办,主要是出于对李成楝的尊重,尤其知道李成楝喜欢喝酒喜欢热闹,正好借这个机会,算是给李成楝送行了。

赵克虎、白鹏赋、侯力行等乡里有名望的人,韦宝手下几十名重要管事,众人齐聚一堂。

最让韦宝意外的是,赵金凤居然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