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章 大凉天下无韩信,亦无霸王,唯有九江王

如果道姑还有一丁点顾虑,那么接下来英布的话彻底让道姑动心:“王琨手上有无数异人,其中不乏剑道大家王越、史阿之流,你就没想过么,赵长衣既然坐拥蜀中西军,又在临安经营多年,手下就没有一些剑道高手,你若是去蜀中,若能和这些剑道高手讨教切磋,未尝不能走入人间谪剑仙之境。”

道姑沉默了一阵,然后笑了:“好。”

英布也笑,“善意提醒一下,赵长衣其人虽是枭雄,但极好人妻,如今宠幸乾王妃子徐秋歌,你若是去了蜀中,以你的容貌加上道姑的身份,这种刺激感大概会让他有所想法,不过无妨,我在蜀中,则无人可动你分毫。”

道姑冷哼了一声,有些不屑,也不知道是对赵长衣的人品不屑,还是对英布的拉拢不屑。

对于前者,道姑无所畏惧,一身皮囊何惜。

一朝得闻剑道巅,哪怕肉身千人鞭。

何况若是自己不愿意,哪怕赵长衣手下有再多的异人,也不能强迫自己为他暖床。

至于后者,道姑倒是不甚在意。

若为英布麾下剑也无不可,毕竟也是一代枭雄。

英布有些讶然,他不知道道姑是谁,但真没想到,这个道姑竟然为了剑道巅峰,连女人最重视的贞洁都能视之无物。

忽然有些敬佩这个女子了。

人一旦痴迷于某件事,一旦将某件事做到极致,都是值得尊敬的,这无关善恶正义,至少英布认为如此:人世间,任何事不都是成王败寇?

就是刘邦得天下,难道就没有腌臜事么,多了去!

反倒是失去天下的霸王项羽,除了刚愎之外,何尝有过缺点和腌臜事,顶天立地的汉子,却不能成为胜者。

英布敬重项羽,但更敬佩刘邦。

轻声笑道:“在来观云山之前,我已得到消息,刘班昭一行人南下,只剩李汝鱼、阿牧和解郭护卫,墨巨侠和王五因为王琨在开封对付其家眷的缘故,返回了开封。”

道姑沉吟半晌,“李汝鱼还在人间谪剑仙的境界里?”

英布摇头哂笑,“哪可能。”

顿了一下,“但是你和那个叫阿牧的女子交过手,知道这女子不可小觑,所以我们只有一次机会,我会用尽全力拖住阿牧和李汝鱼,你则要一击必杀刘班昭。”

道姑唔了一声,“解郭?”

英布有些不明,“这人很厉害?”

道姑有些拿捏不定,“不好说,他没出过手,但他的名字若是调换一下,便是在你百余年后的一位剑道游侠儿,绝对不容小觑。”

解郭,郭解,鬼知道是不是一个人。

毕竟那个叫墨巨侠的人能拥有一轮太阳阻止安梨花,解郭手中剑能阻自己,也不足为奇。

英布笑了起来:“无妨,不要忘记了王琨和赵愭。”

虎贲王越,这位剑道高手并不输人间谪剑仙的老镖师多少,澜山之巅的一战也并没有用尽全力,此际并没有返回开封,在颖昌府周围等待着机会——谁都知道,必须要在刘班昭到建康之前截杀,一旦过了光州进入建康境,那便是岳平川再世也杀不了了。

道姑讶然,“没有岳单?”

英布摇头不语。

转身,手抚长枪,目光却透过流雾白云,落在远处,落在那些小如棋盘的田野间,落在世间繁华之中。

天下乱局中,自己的江山野望又在哪里?

在蜀中!

一旦天下大乱,赵长衣必然会让自己领军,以自己的兵道和无敌之姿,到时候便可杀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来,重现我九江王的绝世风光,重复当年楚汉争霸的故事。

只不过这一次,自己绝对不会再失败,而是会成为一代开国雄主,西楚霸王能做的事,我为何不能做,刘邦能成的霸业,我为何不能成。

因为大凉天下无韩信。

亦无霸王。

唯有九江王!

没有韩信张良,没有西楚霸王,区区大凉狄相公、安美芹、王琨、岳单之流,又岂能敌我九江王之乱世兵道?

壮哉又一世!

颖昌府、寿州和蔡州呈三足。

寿州在东,蔡州在南,其实皆是战略要地,只不过今时大凉临安更谨慎北方镇北军,是以寿州有大凉禁军驻守,蔡州反而比较咸淡。

颖昌府东南偏南方向,有座观云山,山极高且峭陡,对于这一片广袤平原来说,出现这样一座山极其不合地理常势。

观云山几乎全是石体,山上无甚土泥,风吹日晒雨淋之后,山体越发劲拨,只剩下峥嵘巨石遍布满山,远远看去,宛若平地而起的一根撑天之柱。

站在观云山上,周围数百里风光一览无遗,不仅可以俯览不远处的蔡州城,甚至也可以远远看见颖昌府地界。

只不过没几个人真的能欣赏此等雄浑壮景。

观云山太过陡峭,几乎是笔直的峭壁,整座山体几无一颗草木,但大自然鬼斧神工,观云山巅上,那不过方圆二十米的地方,竟然有一颗青松倔强的活了下来,傲然挺立。

只是又被雷电劈过,树干黝黑而残碎,显出了岁月的狰狞感,却依然活着。

如此山势,寻常人哪能上得了山,是以世人只知观云山之雄壮,却不知观云山之风光,倒也在这片原野上搏了个小泰山之名。

观云山在之前并不叫观云山,叫秃山。

光秃的秃。

只不过近百年前,名声还没有显赫于大凉的范文正公出仕蔡州时,在一位游侠儿的帮助下登上秃山,这位注定要成为大凉圣贤的范文正公对秃山风光叹为观止,又觉秃山之名过于粗鄙,于是大笔一挥,将之改名为观远山。

也是那一次范文正亲手带了一颗青松幼苗上去,栽在山顶。

如今成了挺拔老松。

倒也是奇怪,圣贤手栽的老松一直傲然山巅,却在范文正公仙去的那一日,被惊雷所劈,成了如今的狰狞模样。

而也正是范文正公仙去之日,观远山巅半腰上便第一次出现漂浮着团团流雾白云,之后长年累月再不消失,端的是诡异难解——明明是一片平野,观远山的山势也并非高得不可攀登,竟然会出现流雾白云。

久而久之,观远山便成了观云山。

几乎从无人迹的观云山巅,此刻却有人站在那颗老松下,一身襦裙,却有诡异的发束道冠手持拂尘,腰间配了剑。

正是澜山半腰蛰伏的道姑,亦是一名刺客。

伤势已好。

道姑站树下,以手抚树,神情微惘,良久一声长叹:“世人皆知你范文正公为儒道圣贤,驾鹤仙去,今日见过先生手栽之书,才知先生非圣贤,而为圣人矣。”

圣人不死。

老松不灭。

道姑倏然有些震惊莫名,难道范文正公尚在世?

这大凉的天下究竟是怎么了。

异人的出现,本来就不符合常理,如今连范文正也可能还活着,这就诡异得让人有些猜不透了,难道这世上真的有神仙?

道姑不知道,这超出了她能理解的范围。

倏然转身,看着如一只黑鸟穿过流雾白云落在山巅的人,长枪顿地,环抱双手冷冷的看着道姑,轻笑了一声,“你果然在这里。”

道姑脸颊抽了抽,“英布,你究竟想干什么。”

持枪的黑衣人,正是澜山之巅出现过的英布,此刻脸色晦暗不明,看了看天,发现道姑说出自己的名字后,并没有起闷雷,有些不解,旋即问道:“你知道我?”

看来道姑亦是异人。

道姑抬头看了看天,也发现并无闷雷,顿时恍然,只怕这个地方,就算自己说再多异人的事情,也不会引惊雷。

因有范文正手栽的老松,此谓圣人余荫。

这是何等的圣人手笔。

于是也不再担心惊雷,冷声道:“当然知道你,白虎神将赵飒知道,我又怎么会不知道,楚汉之争中,你本是霸王麾下之人,最后却叛楚成汉,然而最终还是被汉高祖所忌,只是想问一下,临死之前,你有没有后悔?”

若是一直辅佐霸王项羽,楚汉之争的结局也许会有所改变也说不准。

这番话若是在其他地方说出来,早已惊雷劈落,然而在观云山巅,只见老松轻摇不见惊雷,让不曾修道的英布一阵不解。

道姑自小修道,她自然知晓原因,却不愿意告诉英布。

在知晓圣人余荫可遮惊雷天机时,她也曾动过刹那的私心,若是折老松而随身,便不用再害怕惊雷,甚至亦老松做剑柄,则天下何处不可拔剑?

然而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