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吃屁者

喷神 浙东匹夫 3425 字 7个月前

走进办公室,女秘书就已经把几本期刊放在杜丘明的办公桌上了。

“你先下去,别烦我,哦对了,把刘传栋那东西找来!”杜丘明有些心虚,觉得自己该问问刘传栋,让对方回忆一下当初冯见雄动手前的征兆。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这不需要了。

“什么?不光有刘渊明的文章,还有解读国知局最新文件的?什么最新文件?刚出的文件就有人解读了?不会是叫板最高院的解释的吧?这个法律效力位阶怎么算?”

杜丘明看完目录,就惊得有些语无伦次。

连忙叫秘书,再准备一堆文件过来。

秘书把东西拿来的时候,马仔刘传栋也到了。

“即日起,复审委暂停‘发布拟驳回原不予受理决定书的决定书’等4类具体行政行为。待相关情况变化确认后再行处理……”

杜丘明看完国知局今天的紧急通知之后,脑子里“嗡”地一想,眼前就发黑了。

完了!全完了!

虽然国知局无法违背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但人家毕竟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咱可以“有疑问的、不明确如何处置的先放着”的呀。

虽然专利法和其他相关的行政性法律,对于国知局的办事效率是有规定的,比如答复一次申诉至少几个月内要回复。但考虑到专利事务的复杂性和原定期限的宽松,有这么一个文件指导,多拖几个月还是很轻松的。

连国家工商总局都能以“没有纸”这个理由让全国所有企业九个月拿不到一张商标注册证呢,拖一阵子专利授权决定算个鸟?

而几个月后,说不定司法系统那边扛不住学界披露风险的压力,也就跟着把司法解释给改了。

到时候,利用复审委复审效力的扩张骗取发明的路数,就完全不能用了!

“刘渊明……一年多前那一波披露论文,署名人也是刘渊明!”

“冯见雄、虞美琴这两个名字也都有出现过,但都是周边讨论的论文,直接揭盖子捅破那层膜的直接罪魁祸首文章,都不是冯见雄、虞美琴挂名的。

到底是刘渊明自己‘赚不到钱就求名’,想当国w院智库想疯了,这么断人财路换名声,还是冯见雄的傀儡?”

杜丘明的大脑急速地转着,觉得脑部体温都升高了不少。

“不过,如果刘渊明真是想当国家级智库想疯了,坏了大家的财路,那连冯见雄本人的财路也会一起被破坏的吧?不揭露出来,冯见雄起码也能在这票生意上躺着再赚一年钱呢!以冯见雄的实力,他不可能看着导师这样侵害他的利益吧?他又不是善男信女!”

杜丘明愤怒与惊惧兼而有之,脑子里怎么都安静不下来。只能辱骂拷问刘传栋发泄怒气,顺带让他描述一下冯见雄的行事风格、当初报复他时的具体情况——虽然很多东西,这一年多里,杜丘明早就已经了解过了,无非是现在病笃乱投医再了解一次。

他不知所措的当口,秘书再次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杜总,xx地产法务部的人来电话了,他们说也看了国知局今天的最新文件,想问问你给他们做的‘国家级高新企业整体解决方案’进展怎么样了,要给你接进来么?”

一夜无话。

毕竟无论多粗神经的妹子,也不可能在被天道轰炸了半小时后,还能提起性致考虑人伦。

男人和女人之间,永远不能讲道理,一讲就会冷场。

哪怕这个男人的天赋异禀阳道壮伟超过拉斯普金(29,存于彼得堡博物馆,泡在福尔马林里)或者香蕉君,最终成功映衬出来的,也只有他冷酷到可怕、让女人欲念全消的大脑。

跟冯见雄认识了一年半多,这是马和纱第一次意识到冯见雄褪去神性的一面。

以往,冯见雄挖的坑,总有自己捞取好处、收走猎物尸体后重新填好的办法。

但是面对绝对的“数据神教”天道,面对滚滚的历史车轮,冯见雄也只能选择先挖坑牟利,然后扬长而去。

终究是他站在了上帝这边,而没能让上帝站在他这边。

说完最后那句话,让马和纱回房的时候。马和纱分明看到冯见雄眼中无奈的虚弱。

终究只是顺势利用了天,没能日天、炸天啊。

……

次日,发刊日。

京城鼎革律师事务所。

合伙负责人杜丘明最近心情不是很好,眼皮子也总是跳。他的神经很衰弱,每天晚上都要嗑安定片才能入睡。

任何有规律的坏事,都是有点征兆的。哪怕再大条的人,眼皮子跳总归可以感受到。

何况,杜丘明眼皮子跳,可是有实实在在迫在眉睫的问题要面对,不仅仅是无端心虚。

上一期的《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他就都仔细看了。

最近这段日子,几大顶级双核心期刊,对知识产权领域的论战,盯得比较紧。作为京城头牌的知识产权界大所的负责人,杜丘明不可能不去关心。

那上面说到了一些目前新《专利法》实施两年来,积攒的乱象,还包括各路已有的司法解释过于想当然,造成的潜在后果。

其中,国知局复审委的一些做事方式,被探讨和质疑了。

这非常危险。

他的所,可是接了一大堆帮客户刷发明数的生意,都是研发力量投入几乎为零、但法务支出很高的项目。

那几个客户中,有些是房地产开发的巨头,集团公司。本身对科研其实毫无兴趣,但希望打造品牌形象、变成“综合发展的高科技公司”,有利于社会公关。所以,需要旗下某一两家子公司,能够尽快评上国家级高新企业。

这样的事情,在08年房地产泡沫下挫后很常见,很多房地产巨头都希望改变自己的公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