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海上狂风不止,一浪接一浪拍打在岸上。
应富贵惊呼:“你疯了?这么大的浪,依钱连长的情况怎么坐船运过去。”
“那你说怎么办?”
时间紧迫,董晔书懒得跟他废话,转身去找随行的团长廖新禄,“我去跟团长汇报。”
基于钱永超的情况,廖新禄听完也无法接受董晔书提出的这个建议,他摇了摇头,“太危险了,这会儿风浪大,没准你们还没到救援舰上那船就翻了。”
“我打电话让他们换一条船。”
救援舰已经算是比较快的船了,可即使是这样,也还是开了一个多小时才到,换一艘速度慢点的船,恐怕过来要两个小时,接到钱永超,再开回海军医院,来回最快也要四个多小时。
董晔书情绪激动,“太慢了,钱连长不能再耽误了。”
廖新禄知道他是钱永超连队的人,声音淡定安抚道:“小董,我理解你的心情,但现在不是你意气用事的时候。”
这个时间海上天气恶劣,恶浪汹涌,钱永超的身体无法承受海浪的颠簸起伏,董晔书在原地转了几圈,看到生产队停在港湾的船只,忽然灵机一动,“廖团长,一百多米真的不远,要不跟岛上的生产队借两艘船吧,让这两艘船紧挨着,搭成一条路,我们再慢慢把钱连长转移到救援舰上。”
晚间生产队出海的船都回来了,上百艘船都停靠在码头附近,加上救援舰也停在距离码头一百多米的位置,军队的船很难绕进来充当桥梁,思来想去还是生产队用的小船行动灵活,调度方便。
廖新禄沉思几秒,觉得可行,马上通知人给公社打电话。
公社的领导一听是驻岛的军人打坑道受伤了要借船,赶紧通过广播把长桥大队的人喊了过来。
长桥大队的船离码头最近。
这会儿长桥大队生产队的人都在家吃晚饭呢,本来家家户户还在饭桌上聊天,听到广播一响,知道公社有事要通知,立刻都不说话了,待听清广播内容,姚昌盛筷子一丢,小跑冲了出去。
姚海芸饭也不吃了,紧随其后。
和平年代,基本很少出现这么严重的受伤事件了,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家里其他人饭也吃不下去了,拿上一个窝窝头,关门跟了出去。
姚昌盛等人没一会儿就跑到了码头,他找到队里经验最丰富的几个老船长,由他们负责驾驶船在码头和护卫舰之间当桥梁。
生产队的船在设备上可能不及军队,但祖祖辈辈都以海为生的渔民具有丰富的海上斗争经验,大海就是他们的主场,一看就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