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蒙元灭了宋朝的宋朝文人气到什么风度都顾不上了,在街头,在酒楼,在家中,激情开骂:

“蛮夷不愧是蛮夷,竟然连科举都不开!”

“重视的都是下九流,难怪没文化!”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工匠不过是末端小流,商人不事生产还不如农人重要,竟然不开科举,都没人读书了吗?”

然而被儒生压制在头上许多年的其他百家感到了一阵畅快,顿觉扬眉吐气,甚至很想当面嘲讽一句:

你儒家也有今天!

“王者的霸道?后世似乎对我蒙元不开科举并没有什么意见。”真金越看越不理解,忍不住当着父亲的面出声,“莫非后世也不学儒?”

忽必烈突然沉声道:“真金,你好好看看。”

“父亲,我……”

“你不是总认为我不懂儒家,认为我不懂文化,现在好好看看,未来的华夏。”忽必烈深深看向太子真金,“天幕屡屡提到‘科技’,提到了农耕、工业、商业、医学,提到了兵家墨家,唯独对儒家多有贬低,并没有提到士农工商的‘士’。你自己好好看,好好思考思考。”

“是。”

真金也不理解,士农工商,不是士在最前面吗,为什么天幕一直不讲“士”?

难道后世完全没有“士”?

可治国只要靠的就是“士”,没有文士,后世怎么治理的国家?

身为太子,他选择哪一条道不仅仅是个人喜好,也有他自己的政治偏向。如果扶苏认为大秦百姓应该休养生息一样,他作为未来的元二世,同样认为元朝不应该继续征战,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应该休养生息,恢复农业和生产。

他不是傻,也没有儒家洗脑,同样不认为扶苏被儒家洗脑了。

作为太子,作为未来的皇帝,一直是很清醒的在选择未来的治国方案,只是很明显,都不被开国君王所喜。

真金不知道,天幕提醒了母亲和自己的死后是改变命运,还是改变不了,但他必须想要知道,他的政治观点,到底适不适合眼前的大元。

【蒙元非常好战,重视工匠与医学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军事所需。】

【在频繁的战争中,南下的军队和北上的民众,使人口不断迁徙,让疫病更多的流传,加重了医疗保障的负担。】

【由于军事、贵族、百姓对医疗卫生的现实迫切需要,医学人才很早就引起了蒙古统治者的注意,即使在早期执行严苛的民族政策中,通译、医生、特殊工艺师乃至军将、官员,都会因特殊技能和机遇摆脱奴隶地位,成为被帝王倚重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