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两得之事,这分明是很好的。”
李世民表情复杂,火气好似在这一瞬间消失不见,他垂着脑袋声音带了些低哑,像极了从前那个在高士廉面前絮絮叨叨的唐国公二公子。
“舅舅素有清流美誉,如今竟要背上打压前东宫旧人的名声离开长安,这就叫我又如何舍得?”
“早在观音婢嫁给我的那一年,我就同舅舅承诺过,不仅仅长孙家,便是高家我都是要好好护着的,可我如今成了皇帝后竟要眼睁睁瞧着辅机避嫌,连舅舅都……”
听着李世民越来越轻的声音,瞧着眼前垂头丧气的李世民,高士廉忽然长叹一口气,拉着李世民二人一同落座,就好像是从前一般,李世民此刻不再是皇帝,只是那个唤着他舅舅的二郎。
“二郎,你既唤我一声舅舅,我自然是要好好帮扶你的。”
“朝中如何你我也清楚,连着两次日有食之,虽说百姓不在乎,但朝廷之上到底还是有心思不正的人。”
“二郎又是削减宗室待遇,又是裁减官吏,桩桩件件都是得罪人的事,那个李孝常我瞧着一个月有大半的时间往甘露殿里头钻,这个人在宗室中也是小有名声的,因着待遇一事和自己的儿子被二郎所杀一事,我瞧着他对二郎是越发不满了。”
“而且自从二郎上一回提拔了辅机做右仆射,大家明面上是没有表现什么,可私底下还是有人觉得二郎对辅机宠重过甚。”
“而我这个高舅舅也是门下省侍中,两个宰相到底还是扎眼了些。”
李世民的声音闷闷的:“所以舅舅就要自污吗?”
“舅舅外放既能安抚人心,又能叫大家知晓我的决心,往后再有人拒绝前往地方上赴任我也可以顺理成章搬出舅舅做挡箭牌,是也不是?”
听着李世民明显带了些赌气的意味,高士廉笑了笑:“二郎不是都知晓吗?”
“重视地方吏治……若是没有一个足够身份的人带头,只怕是很难很快推进。”
李世民沉默一瞬:“我不会辜负舅舅的好意的。”
“观风使、黜陟使,有了舅舅领头,我想着这两个职位也是可以拿出来了。”
高士廉最喜欢的就是李世民这一点,他重情但同样在正事上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
高士廉沉吟片刻:“天下十道,按道巡察,如此才能配合地方吏治。”
“且二郎也不必担忧,考课评优,我很快就能回朝的。”
“能真真切切为朝廷出力,为地方百姓出力,这可远远比清流二字来得值得。”
李世民深吸口气,他起身从后头的书架取出了唐朝境内粗略版的舆图,他的视线左右扫着最终将目光落到了安州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