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带着笑意的声音响起。
陆德明看着此刻虽然狼狈却半点不掩风采的秦王,只觉得畅快非常。
自从得了李世民的相邀后他日日都关注着李世民的动向,心中满意得不得了。
他看着此刻亮着双眸子的李世民轻笑道:“大王仁义,某愿追随大王。”
孔颖达看着这两位一个两个就要冲上去表忠心的模样就觉得好笑,前些是谁说要再观察些日子的?
对上李世民看向他满怀期待的目光,孔颖达点点头,亦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他作为孔子后人,身上肩负着传授经书儒术的担子。
只可惜在隋廷时,那两任皇帝嘴上说得好,实则并没有多重视他。
而他也打听过,当今陛下出身武将世家,眼中也只重视前隋的勋贵与关中那批人。
放眼整个唐廷中有权势又说得上话且敬重他们这帮文人和南方士族的,也唯有秦王李世民这一个罢了。
出于他对李世民的欣赏也好,想要完成心中的抱负也罢,他都只会选择李世民。
正想着,就见李世民对他们谦恭地行了一礼,而后激动地看向虞世南道:“听闻先生历仕陈隋二代又执着好学,于南方各朝各代的历史知之甚详。”
“而这正是世民所最不了解的地方。”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但世民这几年忙着打仗,与经书文集一道上确实不如诸位先生。”
“而如今眼见便要天下太平,世民也不愿就这么知晓自己的不足而不去弥补。”
说着李世民上前几步,一脸恳切地看向虞世南:“论帝王为政得失,述古今兴亡之道。”
“先生可愿收下世民这个弟子?”
“先生可愿同世民一道?”
虞世南愣了愣,自眼前这个少年眼里他看到了最纯粹真挚的相邀。
几乎没有犹豫,他笑着点了点头。
武德四年,七月初九,长安。
这一日的长安格外热闹,早在当初捷报传回的时候,整个长安城便都在盼着他们的战神秦王归来。
而李渊自那日冷静后也恢复如常,面对李世民这样不见前人的功劳,他也丝毫不吝啬替李世民造势。
特地批准了李世民身披黄金甲,共计二十五位有功部将从其后,率领铁骑万匹与三万甲士自长安大街而行,并前后部鼓吹的殊荣。
这一个消息早早便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在李渊的默许下,这一日长安城的城墙上站满了群臣百官与抢到了位置的兴奋的平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