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韶放下心来。

日子也在缓慢的往前走着,眨眼半年就过去了。这段时间由于有着赵霜酒埋在锦衣卫的暗桩帮助,江韶在锦衣卫逐渐掌握了实权。但他始终牢记,不去触碰赵氓之的禁忌,所以赵氓之一直没有找他的麻烦,

而赵霜酒这段时间则在忙另外一件事 :年例银。

大庆为了防守鞑靼和东夷,在边境一代设置了三个边防重镇,为了维持三镇的运转,朝廷要花费巨额的国防开销,还有相当数量的补贴,该补贴就是年例银。

两年前同鞑靼签立盟书后,出东夷边境的吉圣外,延濂与其相邻的另一镇辞井已经取消了年例银。如今战事再起,按理来说,年例银自然也要恢复。但朝廷这边年早已入不敷出,外人或许不知道,但赵霜酒在清楚不过,此时的大庆已经腐朽到了何种地步。

若真将这百万年例银拿出,绝对会掏空本就腐朽的朝廷。

也正是明白这一点,赵霜酒才下这么大的功夫让朝廷出这笔钱。只有进一步加剧朝廷的负担,就能早一日使本就破败腐朽的朝廷崩塌。

一旦朝廷崩塌,那手握重兵的将军府,将是最没人敢招惹的存在。

但他也知道,赵氓之和文武百官都不是傻子。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朝廷还有多少钱,他们肯定再清楚不过,勒紧裤腰带的话,这笔银子肯定是能拿得出的。但是拿出之后朝廷怎么办?

所以年例银的事,上至皇帝,下至百官,没有一个人想出这笔钱。

但不出又不行。若是不出,边防重镇无法运转,届时若是鞑靼冲破防线直入中原怎么办?

若是不出这笔银子,江清山会不会认为朝廷可以薄待?认为朝廷忌惮他,生出不满甚至不臣之心?若真的引起边关将士不满,产生的后果又有谁能承担的起?

一桩桩一件件早就使的赵氓之如鲠在喉寝食难安,一时之间,他不知道该怨恨鞑靼狼子野心觊觎中原,还是该烦江清山功高盖主锋芒毕露。

打心眼里,赵氓之是不愿出这笔钱的,因为这钱一出,便会直接影响他的日子,以后将会过的非常拮据。但是若是不出总得想办法找出个合适的借口,让满朝文武乃至边关将士都无话可说。

就在他纠结的时候,赵允瑞的一番话将他点醒。大庆建朝初期,军费几本是自给自足的,军饷的大部分由军的屯田收入支给,只有遇到边防屯田入不敷出的时候,才会由朝廷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