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颔首,从他手中接过拂尘,“走吧。悟云到哪了?”
悟览闻言,从怀里取出一节竹枝,看着已退了绿,棱角皆被揉捻成圆润的白色。
他将竹枝凑到嘴边正要吹响,便被拂尘制止了。
看去时,祖师已收回拂尘提步往前,声音听去仍是一如既往的平和,又似添了些许感慨:“他已在庭内等候了。”
悟览收回竹枝,摸不清这感慨,只回了一句“是”,顺从跟上。
而彼时,山下一只石猴方别了指点他的樵夫。
那石猴为求长生,便访山野,到如今已流连近十载。
然而他只知日升月落却不知光阴流转;只知渴而饮饥而食却不知腹累体乏,今日幸得指引,越发抖擞精神,俯首前行。
行不多时,不过七里路,伴着早间清越鸟鸣,果然在一个转角处看到了掩在翠柏幽竹中的神仙洞府。
那洞府就建在崖前,松柏掩映,芝兰相衬,门前一片青砖铺就的空地,叫人有豁然开朗之感。又在旁侧立有三丈高一块大石,下生芝草青苔,往上竖书十个大字,笔画洒脱,笔力苍劲,正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石猴看过字,不觉欣喜,几步越过石碑,上了台阶便要敲门,望着近在咫尺的府门忽又起了踟躇。
半日,他却放下手,反身逐步退去。
与此同时,那紧闭的府门发出一声沉重的声响,开了。
日后,石猴方知彼时未见,自己或许就对往后的迹遇有了预感。
但那时,他只是止了步,满心忐忑地看着那扇府门向两侧打开,然后从里面走出来一个小仙童,问出了与后事并无多大干系的一句:“是什么人在此喧哗?”
石猴起了些许胆怯,作揖道:“是我在此处,但不敢喧哗,只为寻仙访道而来。”
不想仙童看到他,眉开眼笑:“我家祖师说门外来了个寻师学道的,原来就是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