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页

冼如星看着他,平静道:“你错在不应该参杨廷和。”

朱厚熜本身就极聪明,而且还极度自负,哪怕有冼如星从旁影响,依旧时不时会流露出刻薄冷漠的一面。他当然恨极了杨廷和,但这种事情臣子不能说。现在杨廷和一走,王琼就迫不及待告状,几乎将明着告诉天下人自己在揣测圣意,当今皇上就是个小心眼儿,如此朱厚熜当然受不了了。

想清楚的王琼面色灰白,身形摇摇欲坠,他们做大臣的,最怕就是遭了皇帝的厌弃,自己这些年本身树敌颇多,手脚也不干净,要是真的被贬,怕是难逃抄家流放的命运。

“冼道长,只要你能救王某一命,在下原倾尽所有,从此唯您马首是瞻!”他也不犹豫,直接了当地对冼如星表示自己什么都可以给,王琼看得很清,钱没了无所谓,命没了可真什么都没了。

冼如星摇头,“此事贫道无能为力。”

见王琼还要开口,连忙解释道:“不是不帮忙,主要尚书现在触犯了大忌,就算贫道开口暂时保下了你,但陛下那儿心中也永远记了一笔,并且随时都有可能翻出来。”

“那该如何是好?”王琼此事已经彻底慌了。

冼如星提点道:“办法也不是没有,尚书您现在被陛下厌弃,只要再做了让万岁欢喜的事儿重得圣眷不就好了,您坐镇户部,现在什么最让朝廷头疼心里应该有数才对。”

王琼呆住了,思索许久后恍然大悟,但紧接着又陷入两难。

冼如星没有说话,只等他做出决定,她相信以王琼的头脑,绝对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果然,王琼神色几经变化,最后还是颓然地长叹一声,就在这一瞬间,他好像老了十几岁,此时到真有些像是年过六旬的老者了,疲惫地对冼如星道了声谢,“真人,请恕王某接下来还些事要做,暂且不留您了。”

冼如星表示理解,之后在下人的带领下转身离开。

才走两步,身后突然响起王琼略有些不甘心的声音,“冼道长,老夫曾听好友说过,都觉得你我行事有那么几分相似,今日一见,果然极为投缘。倘若你处在老夫这个位置,你会如何选择?”

冼如星身形微顿,淡淡道:“王尚书说笑了,我不过一闲散道人,蒙天家恩典才走到今日,哪里能与您相比。”

虽然他们俩确实性格都八面玲珑,还都为实干家,冼如星也跟王琼一样吃穿用度颇为精细,但她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挣的。冼如星确实爱权,但却不留恋权力,假如自己是王琼,到这个份上估计就直接退了,虽然可能就此潦倒,但保住姓名应该不难。说到底,对方终究还是不甘心,况且嘛……

冼如星嗤笑一声,她才不会留下这么多破绽。

王琼望着女道士的背影,又一次叹起气来。

后生可畏啊……

次日,户部尚书王琼在临要下朝前突然站了出来,直言如今国库吃紧,每年还有养着大量宗室人口,现在光是给藩王的俸禄,就是一笔天文数字。所以希望朝廷能再次削藩,减轻百姓负担。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46 第46章 燃烧我的卡路里

大明开国至今一百五十年,除了前几代皇帝算励精图治,之后可以说各有各的荒唐。但无论多昏庸的皇帝,都曾经动过削藩的念头。无他,完全是明朝对待藩王的政策过于奇葩。

太祖朱元璋开历史倒车实行分封制主要处于几点考量。

一是他自身小农思想严重,总认为自家人比外人靠得住,整个天下都应该为他老朱家服务。他自己小时候过得不好,亲缘单薄,所以希望自己的朱子朱孙们活得舒服些,所以效仿西汉分封制度,将儿子们封到各个封地,希望他们能保卫京师。

其实朱元璋多多少少还是吸取了点汉晋的经验教训,只给藩王军权,并无行政权。但那时候藩王们都跟着父亲一路打天下,本身有勇有谋。像燕王朱棣宁王朱权这些镇守边疆的,手里十来万大军,还整天跟着蒙古人死磕,战斗力远不是南京那些少爷兵们能比的。所以一旦中央管控不足,非常容易出事端。

其次选择分封制其实也有维护“华夏正统”的成分在,要知道明朝刚立国的时候,西北很多地区已经不说汉话不用汉字了,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明朝必须对礼制方面尤其在意。

不过朱元璋驾崩了后人却不管那么多,朱棣直接剥夺了藩王所有的军权,只允许他们保留部分护卫,但是作为补偿,在待遇方面就没怎么变了。

现在都藩王们,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如果亲王死了,他的嫡长子继承亲王爵位,其余儿子继承郡王爵位,而郡王去世也是一样……一共十个等级,层层递减。然而减到最后一级奉国中尉就不变了,以后他们子孙也永远是奉国中尉,永远区别于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