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昭昭瞬时大松了口气,脚步都几乎站立不稳,千言万语,皆化作了一句:“那就好,那就好。”
张九龄拥住了她。愧疚地道:“昭昭,终是让你受惊吓了。”
谭昭昭头抵在他的胸前,左右摇了摇:“大郎,不全是因为这些。”
张九龄要是落败,罢官流放贬谪,不外乎这几种。
最惨的便是流放,她与张拯都要一并前去。
流放之地向来都是岭南道,他们本身就来自岭南道,最难处,在于走到岭南道的艰辛。
朝堂选拔官员能摒弃举荐制,安禄山与史思明杨国忠他们,永无走上朝堂的机会。
李隆基昏聩以后,朝堂局势会变得如何,谭昭昭不敢断定。
至少现在看来,掐掉了安史之乱的苗头,这才是最令她高兴得想哭之事。
张九龄安慰着她道:“贫寒士子,远比有门道的多,陛下也在防备,一方权势过大,会影响到他的江山,故此会支持我。高三郎暗中出了不少力,下次来时,给他酒酿煮蛋里,再添加两只蛋。”
谭昭昭大笑,道:“你就这么谢他?”
张九龄抬眉,道:“他是大唐的子民,官员,这是他应做之事。高三郎,哼,他在长安可是家财万贯。”
谭昭昭恍然大悟道:“对啊,我怎地忘了他,学堂缺钱得很,得要让他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