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的老人都是手艺人,盖房子的人家,会同时请到两家,因此,这两家彼此认识。

两家都满意对方的孩子和家境。

两个年轻人也都满意对方。

村里老人一介绍,亲事便很快就成了。

刘老大家,如今不缺钱。

刘二妞的婆家,家境在附近村里算中等偏上,家里有七间砖房两间木屋,还有二十亩地,和一个大鱼塘,又是长孙娶妻,因此,两家的宴席办得都很热闹。

柴娥英送了礼钱,吃了宴席后,并没有回家,和姜嬷嬷带着三个孩子看刘家摆刘二妞的嫁妆。

村里习俗,嫁姑娘的人家,会将备好的嫁妆摆在院里支起的木板上。

板上铺上花布,放着红喜字。

摆的嫁妆,是姑娘家在男方家的生活用品,嫁妆摆得多,显示娘家重视女儿。

也因此,刘家摆嫁妆时,引得大半个村里的人都来观看。

刘二妞给李玉恩做伴,得了不少银钱,她在娄家行事又乖巧,娄家人也喜欢她,跟着李玉恩回来时,娄家老太太还送了她一对金耳环和一只金发钗。

今天,她将这些首饰全插在了头发上。

她赚的银子,全购买了嫁妆,什么衣裳鞋子,梳妆镜子,洗脸的盆子,扫灰的鸡毛掸子,锅碗瓢盆,被子被套,枕头套,床帐子,连雕花木马桶也备了,当然了,这东西塞在木板架的下面,不合适摆上面。。

有淘气的小娃子,爬到架起的木板下,去看那新马桶。

崭新的嫁妆,摆了好几块门板。

衬着艳色的喜字,远远看去,花花绿绿一团,十分的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