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客知趣地退出了书房。

李县令看到李玉竹也在,知道这一定不是儿子的朋友,他说道,“进来吧。”

三人一起走进了书房。

李玉竹大大方方走上前问好,“县令大人。”

杨润森则是毕恭毕敬地行着大礼,“小生杨润森,拜见县令大人。”

县令大人打量着杨润森,“咦,本县在哪听过这个名字?”

杨润森道,“小生参加过六次县试,想必是这样,县令大人觉得小生的名字有些眼熟。”

提到县试,县令大人马上问他六次的答题内容是什么。

杨润森如实回答。

县令大人哦了一声,“本县想起来了,你便是那个考了六回,每回都没考完的那个杨润森?”

杨润森从十六岁就开始参加县试,一共报名了六次。

他的字写得十分的工整,像印字体一样,在考生中十分的出众。

又因为他连考几年都没考上,所以在一众学子中名气很大。

杨润森一脸惭愧,“正是小生。”

“你为什么总是不考完?考试有五场五个试题,却总是考一半就不考了?”县令问道,“按你的学问,将五场考试的考题全部做完,一定能得到功名,只是……,你总是将剩下的试卷空着不写,就着实可惜了。”

杨润森愧疚说道,“小生……小生心里胆怯……”

考试一共三天共考五场,考到对经史文的注解时,他就手心冒汗。

李县令好奇道,“为何胆怯?你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