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页

于是,在三九天最冷的日子,鲜、狄两国联军切断了青州府通往其他州府的联系,对青州府发动了猛烈的攻势。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就看谁能活到最后。

因为忙着为大军运输药材的缘故,陈茂一家今年在入冬之前没能及时离开青州,也被留在了青州这座孤城之中。

杨正抱着孩子对陈茂说害怕,陈茂考虑再三,向时昭求助:“我们能不能住到你府上去?然后我们把房子腾出来,给城外撤进来的百姓住?”

城外撤进青州城内的百姓达上万之众,给他们寻找落脚的地方,州府也是费劲了心思。

接到陈茂的求助,时昭眼前一亮,这是个好主意。

他毫不犹豫地给陈茂答应了陈茂的请求,并向州府建议:“各官宦人家可以接纳一些原本居住城内,与官府有往来的商贾居住;让商贾把它们的宅子腾出来,供给撤入城中的百姓居住。”

“这样一来,都是熟悉的商贾,官员自身的安全不会受到威胁;商贾也乐于住到官家宅院,因为安全有保障;他们的房舍一般都比较宽敞,入城的百姓虽然挤了点,也也有了落脚之地。总比在冰天雪地里搭棚子来得强吧?”

说着时昭展示了自己接纳陈茂一家的信息。

李炜既觉得是个好办法,况且又有了时昭带头,当即拍板采纳。他先站出来宣布接纳了一些商贾之家的名册,然后让青州府大小官员去动员城中其余有头有脸的商贾,让他们住到自己家中,然后在这个冬天把房子让出来,供给入城的百姓居住。

对于造成的商贾负担,衙门可以打欠条,日后冲抵各类税收。

有了这些官员和商贾的支持,大部分百姓都住进了房舍之中,只余下少部分需要搭建棚户居住。但因为剩下的人少,这个速度就快了不少。棚户没有屋舍那么避寒,时昭还特意为居住在棚户中的百姓设计了避寒取暖的用具。

忙碌了半个月,这边城内的百姓刚刚安顿妥帖,外面的攻城声已然响起。

听着城外传来的厮杀声,杨正抱着孩子心有余悸的对艾叶说:“真的太吓人了,还好跟你们在一起,不然都不知道怎么过。”

然后又紧张地问:“这城守得住吧?”

艾叶经过这两年在青州府的生活,担负起一家主母的职责,人已经成熟稳重的很多。闻言他安抚杨正道:“正哥你放心,能守住的。李将军跟数万将士们都在城墙上守着,家都没回。”

李颉要守城,自然不能回家,将军府只有文心在。原本艾叶想邀请文心也来自家居住,彼此有个照应。但文心说,李颉在外拼命,他也不能丢家舍业不管,给自家夫君丢人。

将军府空闲了很多的房子,文心征得李颉的同意,收留了很多撤入城内的百姓居住。每日要负责那些百姓的饮食起居,维持府中的运转,实在是走不开。

艾叶听罢只能作罢,只能不时带着家仆和物资上门看望一二,帮他解决一些忙不过来的事宜。

第133章 援军到了

大月这边要保住青州城和城中数十万军民, 鲜、狄两国要想在这场战争中取得部族生存下去的物资,两边都拼尽全力,殊死而战。

这一场冬日之战打得很是残酷!

青州城下, 鲜、狄两国的兵士前仆后继,一波又一波的涌来;大月这边,城墙上每天都有抬下来的尸体,伤兵所里人满为患。懂点医术的都被征调到伤兵所临时服役。

陈茂和杨正经营药材起家,陈茂还是岐黄高手,自然免不了要应征。杨正在自家夫君每次匆匆回到器械局看望自己和孩子,谈论的都是伤病所里的情况, 他也主动请求一同前去。

时昭听了, 担忧地道:“正哥, 前方战场都是男儿, 你一个双儿前去多有不便。”

杨正坚持到:“都什么时候了, 还避讳这个吗?多一个人总多一把手。我的医术虽比不上夫君, 但也是堂堂正正的大夫,总比乡野那些赤脚大夫来得好吧?他们都去了,干啥不能让我去?”

陈茂想了想也道:“我和阿正配合默契, 他要是跟着我去医所,我们就能救更多的兵士。时兄,就让阿正跟我去吧。只是吾儿要多拜托弟郎照顾了。”

时昭见他们坚持, 也不再阻拦,毕竟伤兵所真的很缺大夫。

见自家夫君默认了陈茂夫夫的请求, 艾叶上前接过陈茂和杨正的孩子抱在怀里,感动地道:“二位哥哥放心, 我一定会照顾好侄儿, 不让他受半点委屈。”

陈茂和杨正走后, 艾叶对时昭道:“我真的好佩服正哥,刚打起来的时候,他还吓得不行,如今竟然主动请战去伤兵所救助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