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页

因为衙门里都是宗亲势力占上风,他们排斥流官制度,排斥外来势力对已经形成的风俗习惯作干预。

时昭虽然祖籍是这里,但对于荷塘村得人,甚至对于时家其他人来说,他都是外来人员,是他们既往秩序和既得利益的破坏者。

就算时昭上告衙门,这种事情衙门也会打回村里会同宗族处理,时昭捞不到半点好处。这也是时昭为什么在取回宅子时,堂叔公一家泼妇骂街他也没有采取措施的缘由。

骂街这种事,官府压根不管。而要是村里保长和宗族族长来处理这些问题,他们向着谁,自是不言而喻。没准还能游说时昭收了别家的大孙子当儿子,以后继承自己的家产。

而时昭毕竟是在州府那样的地方长大的,圣贤书还是读了不少,他又不可能跟一帮村妇对骂,这口气只得暂时忍了。

但最主要的问题,家产拿回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好在还有个县官是朝廷标志,约束着大家一般动手时不至于做到杀人放火的程度。

面对眼前境况,时昭快速衡量了一下双方的实力。虽然双方人数上有悬殊,但自己会功夫,动起手来,自己这边应当不会吃亏。

于是两家人夜半时分就在山林里为了那两颗杉树大打出手。

经过这一遭时昭才发现,之前拿回宅子是最顺利的事了。因为自己破门而入,有了房屋院墙的庇护,堂叔公一家虽然想冲击院子,但也只有大门一条路。

自己只要守住大门,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现在是在空旷的山林里,没有遮挡,就只能靠人数和实力了。

要拿回这山林,只有这一架打赢了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