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房的谢氏在一旁轻笑道:“是了,我记得婆母与太后娘娘身旁那位姑姑可是最要好的姊妹呢。”
金氏扫了她一眼,话里有话,“说起来婆母还是亏得那位姑姑请的神医,这才生下了二爷。依我看,不若等婆母将那位姑姑请来的时候,也给你好生瞧一瞧,这三爷总要有个男儿开枝散叶才好。”她瞄了眼谢英红身旁两个如花似玉般的女儿,十分嫌弃。
谢氏按奈住两个女儿,气道,“自是比不得大嫂嫂,生了景哥儿这样好的孩子。”
“那是自然。”金氏温和一笑,又道:“我也是关心弟妹,若有说的不好的,弟妹别往心里去。”
“不妨。”谢氏讪笑了笑,“今日是相宜这丫头大喜,三叔母晚些再给你一并添上嫁妆。”
众人顿时一派和乐融融,“多谢三叔母。我母亲常说,三叔母家的两位姊妹聪慧灵气,很是羡慕呢,可见无论是生男还是生女,只要夫妻和顺,日子总归是好的。”
谢氏的笑意这才真实了些,“你这孩子,小小年纪,活的倒是通透。”
老国公夫人见状拉了沈相宜的手转了话题,“你大伯母说的在理,此事我晚些就去挑一挑,定挑个品行得体的嬷嬷过来。”老国公夫人只生了二房一个嫡子,所以对沈相宜这个嫡亲的长孙女,那最是疼爱不过的了!
沈国公望向沈相宜,若有所思,“你们都退下吧,相宜,你留下。”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退了下去,沈国公生得英气,如今上了年纪,气质却愈发的沉稳,他端了茶盏吹了吹,抬眼看了看端站着的沈相宜,“你可知,为什么皇上会选你?”
沈相宜心里忍不住叨叨,皇上选不选她与她何干?她还不想嫁呢!
“祖父,你真的觉得孙女做太子妃是桩好事吗?”沈相宜忍不住反问。
沈国公端茶的手顿了顿,“哦?你觉得不是一桩好事?”
“孙女觉得不是。”她站得笔直,瞧着人的时候不卑不亢的,颇有几分老国公当年的姿态,老国公不由多看了她几分,“为什么?”
“如今太子之位只是有人坐,但坐不坐得住,却还两说,皇上共有八子,抛开旁的不说,也还有贵妃生的二殿下,以及手握重兵的三殿下,如果将这两人拿出来,无才无德的太子,当真能坐稳太子之位吗?祖父,皇上将这样不成器的太子推向沈家,只怕对沈家起了旁的心思了。”
沈国公的目光攸的沉了下去,他轻刮着盖碗,瞧着盖碗里刮之不尽的茶沫子,顺手搁在一旁,“这些话,是谁教你的?你父亲?”
“是孙女自己想的。”
“你一个女娃娃,竟有此远见,反观如今这些人,却个个井底观天,那,依你之见,此事可还有余地。”沈国公指了指一旁的位置,沈相宜谨慎的坐了下去。
“有,除非外孙女自毁名节,太子殿下退婚另择太子妃。再或者……就是在成亲之前,太子被处死,祖父,此事事关沈家,还须谨慎的好。”沈相宜重新沏了盏茶,递给沈国公。
沈国公端过茶盏若有所思,“此事……容老夫好好想想,你下去吧。”
沈相宜见目地达到了,也就不再留了,皇家送来的这些聘礼,沈相宜一件也没动,让人塞了好几个库房才算塞满!
皇家的聘礼,真是大手笔,只可惜,这些聘礼,于如今的她而言,皆不过是土石。
第22章 归拢聘礼至公帐
沈相宜刚清点好聘礼,金氏就笑盈盈的带了好些物件过来,热情得很。
“世侄女, 论起来呢,你也是我一手瞧着带大的,如今你既要出嫁了,这常言长嫂如母,我又是你的大伯母,理当给你添一份嫁妆。”她将一份清单递给沈相宜。
沈相宜打开一看,这清单上竟然挂了好长的一串,一连着十几页纸,若不是知道她大伯母贪财的真面目沈相宜几乎就要信了,她指了指那精雕刻十八罗汉的象牙,“大伯母,这十八罗汉的象牙我还没瞧过呢,可否容我看一眼?”
金氏笑着看了眼那礼单,“傻孩子,这些原就是给你添妆的物件,哪有瞧一眼的说法?你若喜欢,我明儿就先让人给你送过来。”
“多谢大伯母。”沈相宜将那礼单子合上,乖顺得很。
金氏见状端了建盏抿了一口,心里盘算着那些皇家送来的顶好的聘礼,沈相宜也不着急,一味的劝着她用茶,“这是父亲前些日子带来的,听闻陵川的人都爱喝陈年的白茶,不知大伯母喝着可喜欢?”
金氏瞧着这茶上头勾勒出来的兰花,心下暗想,这二房家的丫头瞧着是个憨憨,略傻乎乎的,偏偏做的事又让人挑不出错处来,反观自家的那个,近两年也不知怎的,性格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