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跟着裴叔对了几回账本,终于搞清楚了裴君慎为何这般有钱。

原来单是长安城,这厮名下便有上百家铺面,每个月单是收租都有近千两银子,其中一些自己住东家的店铺,盈利便更高。

崔英得空时跟裴叔取了取经。

前些日子,在她寻到希望之后,便叫上谢嬷嬷跟簪叔他们清点了一遍自己的嫁妆。

她既要走,那自然要安置好这两年跟在她身边的这些人。

银钱她是不缺的,虽比不上裴君慎那般财大气粗,但安置簪秋一家却绰绰有余。

只是若单纯给他们银钱,崔英几乎已经猜到答案——他们定然会拒绝。

更何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她嫁妆里也有一些铺子跟田产,如今都叫一些不知道是谁的打理着,崔英便想考察考察。

做得好的那她自然不能断了人家的生计,但若有那些混日子中饱私囊欺上瞒下的,她却不能不管。

本着“近水楼台”的原则,崔英最先下手的便是嫁妆里隶属于长安城的那部分。

“崔英”的前两门亲事虽都没成,但求亲的人倒全都是长安勋贵子弟,所以崔霖原本给她选了三家他名下在长安经营最好的三家铺子做嫁妆。

可惜“她”的亲事一拖再拖,后来这三家铺子便让陈姨娘吹枕边风,吹到了崔蓉手里。

等到崔英真正要出嫁时,崔霖在长安的产业便只剩下两家经营不上不下偶有盈余的铺子,并着三家常常入不敷出的布庄。

质量不够,崔霖便只能用数量来凑,索性就将这五家铺子全添进了崔英的嫁妆,想着最后若实在撑不住,女儿将铺面卖了也能有些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