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和帝眯了眼,又问他:“你到底有什么事?支支吾吾半天。”
赵禹才定了定心神,上前三两步,往御案前去,几步之后,在桌旁站定,才动手从袖袋中掏出那两本奏折,放在案上,拿指尖抵着,往晋和帝面前推了推:“吏部得了两本奏折,看过之后不敢呈送御前,又不敢把奏疏给淹了,再三思量之后,送去了儿臣府上。”
那就只能是姜护的奏折了。
晋和帝顿时觉得头大,也懒得去看:“除了沛国公,还有谁的?”
“裴郡公的。”赵禹声儿发沉,“据吏部所说,两道奏本前后脚抵京送进吏部去的,全都是六百里加急。
儿臣估摸着,自从阿莞出事后,皇婶应该是传信幽州与河东,把郑氏伤人的前因后果说给了国公爷和郡公知晓。
这商量好了似的急递奏本回京……
是故意的了。”
当然是故意的!
自来天子最怕的就是朝臣结党营私,沆瀣一气。
尤其是武将谋私,那更可怕。
姜护手握重兵,权掌一方,他镇守幽州一年多的时间,以他的能力,要想筹谋些什么,这些时间已经足够了。
而裴几叙呢?
河东本就是裴氏一族发家之地,他在二十四岁时候就承袭了郡公爵位,又是刺史,掌河东一切军政要务。
姜家跟裴家是姻亲,但除了这一层关系,于公事上,一向都少往来,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交集。
为的就是不叫人有那样的机会去议论揣测。
毕竟狼狈为奸,又不是什么好听的话。
最要紧的还是怕天子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