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时文这件事,以宁颂的聪明,大量翻看阅读会试、乡试的文章,自然会总结出许多的规则与范式。
《四书》《五经》统共这么些内容,出题范围有限,说不定还能提前押中题目。
可这并不是白鹿书院所倡导的东西,也不是凌恒本人想要看到的结果。
科举考试固然重要,可读书本身所带来的悦己、明心见性,都是无可取代的经历。
“不要辜负你的时间,你还年轻。”
凌大人之所以愿意在听到书院的询问之后,愿意骑马赶来,为的就是利用这个机会,好好与宁颂聊一聊。
这不单单是救命之恩的缘故。
还因为他在内心里,确实对宁颂相当看好,这喜欢这么一个机灵乖巧的后辈。
凌大人骑马一个多时辰从府城赶到书院,在同宁颂聊完之后,匆匆地赶了回去。
如今府中仍然有着许多公务需要他去处理,明日一大早,还需要去见巡抚大人。
但他没觉得走上这一遭是浪费时间。
与凌大人聊完了文章,宁颂将人送走,回到了家中。宁淼仍然趴在桌子前,认真地写着大字。
宁颂看了一眼,发现是一个陌生的字帖。
“是凌叔叔送的。”
之前,宁淼虽然开始习字,但宁颂并未正式当作一件正儿八经的事情来处理,因此宁淼练的字,都是宁颂自己所写。
宁颂自己的字,虽然在同龄人之间称得上俊逸有风骨,可与那些专攻书法的名士比不得。
更何况,按照宁淼的喜好,她似乎更喜欢另外一种风格。
凌大人显然是提前想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带了不少风格不同的字帖供宁淼挑选。
宁淼此刻临的,就是一位风格秀美的名家所作。
“嗯,继续写吧。”
想到这里,宁颂心情有些复杂。
作为宁淼的哥哥,论起贴心来,他还不如凌大人。
这等想法宁颂自然不方便与宁淼与宁木说,等到第二日,他见到苏期时,没忍住同对方感慨。
可谁知道,苏期听完宁颂的诉说之后,根本无法与宁颂共情,反倒是惊讶地重复:
“什么你选的那篇策论作者是凌大人?”
“等等,是我所知道的那位凌大人没错吧?”
看着苏期的模样,宁颂这才后知后觉,原来他身边还有一位凌大人的隐藏粉丝。
“如果东省有两位凌大人的话。”
东省姓凌的大人大概率不止这么一位,可被称作凌大人,又与白鹿书院息息相关的,显然就只有这么一位了。
意识到这一点,苏期嫉妒地眼睛快要冒火了。
“你怎么不请凌大人留一份墨迹?”
据苏期科普,宁颂才知道,原来凌大人的一份书法作品目前也是有价无市的程度。
上一回出现,还是凌大人写来用于义卖而赈灾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