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人和训导有着同样的质疑,怀疑他与西山村串通,该怎么办?!
在这一瞬间,与“串通舞弊”相关的惶恐击倒了县令,以至于让他忘记了怎么去压宁颂这一个人的成绩。
“不愧是陆大人看好的私塾啊!”
就在惊恐达到最顶峰,县令开始思考怎样自己洗白时,忽然听到教谕感叹式的赞叹。
什么?
教谕大致将几家私塾的联考,以及陆大人亲自看过试卷的过往一一道来。
“这宁颂,当时联考时策论就被学政大人夸过。”
“他的师父,那个姓郑的秀才,亦是个教书上的人才。”
明明是夸奖郑夫子与宁颂的话,可在这一瞬间,县令感觉到了救赎。
在这一瞬间,仿佛有一道光从天而降,拯救了陷入迷茫与窘迫的他。
“对!”县尊大人眼睛亮了起来,大声地附和道。
“不愧是学政大人看重的人,在我治下参加县试,真是缘分啊。”
如此青年才俊,如此缘分,他怎么能不成全?
县考结束之后的第三日,县试放榜。
案首,青川县细柳村宁颂。
同私塾上榜者,超过七人。
一时间,青川县无不轰动。
等到宁颂回到细柳村时,全村的人都来了。
“最年轻的案首,谁不想看看?”
第43章
几个月之前, 宁颂离开细柳村的时候悄无声息,当时说是去隔壁村里读书,在旁人看来更多像是借口。
说什么读书, 若是读书能读好, 当时作为县丞公子时一无所获, 等被赶出来才读吗?
可哪里想到, 不过半年多的时间,曾经被他们不放在眼中的人摇身一变, 成为了青川县最年轻的案首, 回来了。
宁颂回细柳村来是为了祭拜父母。
在放榜得到消息之后, 郑夫子就立刻给他准备好了东西, 推着他回乡。
“别的先不说, 父母还是要先告诉一声的。”
这是孝道。
于是, 宁颂先顾不得疑虑自己第一名的成绩,就带着宁淼与宁木回了细柳村, 同行的还有休假的刘大郎。
“东家知道你在考县试, 专门派了了个人蹲在县衙外面,等到放榜,第一时间就回去禀报了。”
得知宁颂考中了案首,东家二话没说, 支给了刘大郎二十两银子, 吩咐他回去交给宁颂。
与此同时, 还给他准了七日的假,让他好好给颂哥儿帮忙。
“你安心的去照顾颂哥儿,薪水我给你照发。”
正是因为东家的贴心, 宁颂这一路上没有费什么功夫,全都是刘大郎在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