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7 章 华宫禁乐28(完)

时南絮咬着唇,要去按住赵羽书本该握缰绳的手,却被许久未经历的马背一个颠簸,被颠得眼泪珠子滚落而下,用毫无威胁震慑力的嗓音骂他。

赵羽书笑了笑,由着时南絮骂自己,还教她该怎么掐人才能将人掐疼。

纤细的柳枝如弓弦般被按得绷紧了,皎洁圆满的冷月由乌云掩去了清辉。

夜里的凝成的朝露将马背上玄色泛红的鬃毛打湿染成一绺绺,这跟随着赵羽书驰骋沙场的骏马虽然不悦,但也没有躁动,只是有些烦闷地打了个冷嚏。

林间的马蹄声渐缓直至停下来,唯有雨声未绝。

羽冠高束满头青丝的赵羽书背靠着一棵苍翠古树,抬眸好整以暇地欣赏眼前的风景,寒星般的眼眸噙着笑意问时南絮,“絮絮,你说我教的可好?现在你的骑术可谓是进步神速.......”

时南絮一垂眸,就能看到在沙场历练得沉稳了不少的赵羽书正星眸含笑地打趣自己,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气得下意识地收紧了力道,手按在他银灰冰冷的盔甲上。

这猝不及防的袭击弄得赵羽书手背上的青络明晰了不少,却笑着在时南絮耳边说道:“这么夸不得吗?”

时南絮未曾看到,傲气的赵小将军虽是笑着的,却是眸中含泪的模样。

一轮寒月悬于雾霭后,被柔和了清辉,变得雾蒙蒙的。

这一路上,赵羽书像是失而复得了什么宝贝似的,都要恨不得整日把时南絮捧在手心里看着了,生怕自己一个不留神,她又没了踪影。

时南絮也不知道这赵小将军要带自己去往何处,他不曾说,于是时南絮也就不曾过问,只记得是往北边走。

难道赵羽书是要将自己带去西北边境吗?

只是这赶路的速度未免太慢了些。

待到赵羽书带着时南絮到了那处深山林间的村子里的时候,竟然已是初冬时节,青翠松尖上覆着薄薄一层细雪,时而会滑落而下。

山间通往村子的路崎岖不平,不太能骑马前行。

于是赵羽书翻身下马,牵着马缓缓走在时南絮的身边。

俊秀英气的少年低下头,看着雪地上的一大一小两对脚印,不知道想起了什么,蓦地笑了起来。

这笑声在静谧的松雪林间显得格外突兀。

时南絮侧首看向赵羽书,被他笑得有些不明所以,“你笑什么?”

赵羽书前行的脚步顿住了,抬起手,用修长的手指拂去了时南絮鬓间沾染的雪花,笑道:“没笑什么,只是想起来你我花灯夜初见的时候。”

“那时候你正披着斗篷站在糕点铺前吃马奶糕,腮帮子鼓鼓的,倒像是..........”

见对方故意留了一半话不说,时南絮抿了抿唇,问道:“像什么?”

“像什么呢?容本将军想想。”

时南絮抬眸看着他,对上了意气风发的少年小将军那双映着雪光明媚的星眸。

赵羽书眉眼带笑的模样一如那年花灯夜,带着戏谑的笑意对眼前的少女说道:“像把自己吃撑了,然后成了个胖团的白兔子。”

时南絮含在口中的糕点顿时不好吃了,她一抬手,将手里剩下的小半块酥饼塞到了眸中尽是笑意的赵羽书嘴里,抿着唇低声骂道:“你这家伙,还是一如既往的混蛋。”

说完之后头也不回地往前走。

险些被时南絮这投喂动作弄得噎住的赵羽书眉梢一挑,咽下了口中的小半块酥饼,走到了时南絮的面前握住了她冰凉的双手。

“絮絮.........”

小将军清冽有力的嗓音软和下来,听得人耳尖酥麻。

时南絮揉了揉泛红的耳尖,抬眸去看他,“做什.......”

话音未落,却是无声无息地停住了。

赵羽书的眸中只倒映出了她一人的身影,和身后的松雪林,他俯身垂首抵住了少女白皙的额头,靠的近了,便能闻到她身上和陆重雪一样的冷梅檀香。

他弯了弯唇角,压下乌沉的眼睫,笑着对时南絮说出了心中埋藏了许久的那些话。

“其实,那年花灯夜见到你的第一眼,我心里想着,世上怎会有这般有趣好玩的人。就这么一眼,便满心欢喜。”

“我自幼在将军府中长大,阿爹严苛,母亲早逝,我惯来是不信什么一见钟情的荒唐说法的,可是偏偏是你........”

剩下的话,不必多说,两者心中都自明。

时南絮轻轻地闭上了双眼,伸手搂住了赵羽书的脖子,踮起脚尖轻吻上了少年小将军微凉浅薄的唇瓣。

两人相吻时,恰逢一片雪花落于其中,裹挟着初冬浅淡寒意的雪水化开,是甘冽冰凉的味道和气息。

本性还是那个容易害羞的少年郎的赵羽书被自己

放在心尖上的姑娘这么一亲,顿时手脚都不知该放往何处了,浑身的血气热意都往脑门上涌,最后还是伸手小心翼翼地揽住了她纤细如柳的腰肢,扶稳了她的身形。

山林前往那处村落的路并不长,可时南絮却发觉赵羽书好像是刻意放缓了步子。

不过一个时辰的山路,竟是走到了两个时辰临近傍晚间。

眼看要进这处山村了,时南絮往前走了一小段路,却未曾听到马蹄声和赵羽书的脚步声。

时南絮有些奇怪地转过身,看到身形高大的小将军站定在那匹墨色骏马旁,就那样目光柔和地看着自己。

“赵羽书?()”

“?()”

时南絮抱着手里的锦盒,里面都是这一路上赵羽书给她买的各式糕点,她似乎隐约感觉到了什么,于是轻声问对方,“你不随我一起走了吗?”

“嗯。”

“就送你到此处了,陆重雪那家伙已经都安排好了,他应当收到我的信,正要来接你了。”

细雪簌簌,落在了两人的青丝墨发间,恍然间赵羽书想起了自己在军营里努力背下来的一句诗。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他自幼读书写字是不好的,也因此受了阿爹许多教训,征战沙场一生的阿爹曾看着跪在祠堂前泪眼涟涟的自己叹息。

阿爹说,之所以逼着他念书写字,是不想让他一样远离妻儿,远在边疆作战,每每战火点燃便是生死未卜,惹得妻儿担忧。

母亲便是因此日夜忧心,得了心疾,早早的便去了。

可赵家的祖训,便是保家卫国,忠君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