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海禁 朱元璋:好的,请叫我“背锅皇帝……

【这些商人为了更好的走私和保护自己的商品,通常与真倭联合,或者假借倭寇的名义建立属于自己的海上武装,以此对抗明朝海军,这其中最著名的一支——当数五峰船主汪直。】

【是的,海禁政策引起了民间的“反抗”。】

汉朝未央宫。

刘彻挑了挑眉,竟是引起了民间的反抗?

那如此想来,这海禁究竟有多严啊?

【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洪武七年,即公元1374,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当时我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

【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于是自此,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

【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朱元璋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

【洪武二十七年,即公元1394,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朱元璋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

【洪武三十年,即公元1397,朱元璋再次发布命令,禁止明朝人下海通番。】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历朝历代诸人:“......”

这一系列的海禁政策,未免太过“严厉”?

难怪会引起民间反抗!

【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明朝法律还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

【“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与此同时,明朝政府对参与买卖外国商品的居民也不放过。】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这可谓是一系列严峻又错误的法令政策了。】

朱元璋:“......”

他屁股挪了挪,竟颇有些坐不住。

马秀英看着朱元璋额角冒汗的样,实属无奈的摇了摇头:“你可要好好认真的听着。”

“哎,哎......”

朱元璋摸了摸后脑勺,尴尬笑了两声,他这不在听着嘛。

【本来嘛,实行海禁政策,朱元璋是期望由此对海防的巩固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可结果呢,由于海禁政策所实施的直接对象是臣民,而不是海上的反明势力,于是朱元璋所下令的一系列海禁政策,不仅不能成为海防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沿海地区激化了一些矛盾。】

【——沿海地区的百姓们依海而生,靠海而活,或从事渔业生产,或从事海上贸易,而朱元璋的“严交通外藩之禁”,几乎是堵绝了沿海地区百姓们的正常谋生之路。】

【所以,海禁一开始就得不到切实的贯彻,而反复发布的海禁令,也说明了这一点。】

【还有一些百姓就干脆参加了民间的对外贸易活动。】

【——“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

以及——“东南诸岛夷多我逃人佐寇”。】

听到这里,朱元璋不禁紧抿着唇,真的错了?

就......一点用也没有吗?

【再说回汪直。】

【汪直虽然是当时东亚地区最大的海盗,但同时也是当时整个东亚地区最大的走私商人。】

【其实他一直希望明朝能够取消海禁政策,允许民间参与海外贸易。】

【而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汪直甚至主动帮助明朝剿灭海盗。】

【但是他的行为并没有得到明朝的认可,因为在明朝看来,以汪直为代表的走私商人依旧是明朝海防最大的威胁。】

【所以说嘛,有句话叫“堵不如疏”,这使劲儿堵着还不行,有人帮忙,还要一直打压,连沿海地区百姓的正常谋生之路都几乎堵绝了,那百姓不反抗,说得过去吗?毕竟都要活不下去了。】

【你拿了人家吃饭的家伙,你愿意啊?】

【当初朱元璋当叫花子的时候,要是有人抢朱元璋的那只碗,还不得被他恨死。】

【结果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倒是为了所谓的“海防”,直接抢了沿海众多民众的饭碗了。】

朱元璋一下子站了起来,脸色被说得难看,但同时又很是难言。

而所谓的难看,也不过是因为实在“无言以对”的难看——若是有人抢了他的饭碗,他必然不可能轻易放过!

所以......所以若是换位思考......

马秀英不由得叹了一声:“重八......”

朱元璋也是一声叹息:“大妹子,咱大概是错了吧。”

“有错就改。”

马秀英握住朱元璋的手:“这有何难的。”

朱元璋哎了一声,得到些许宽慰:“大妹子说的是。”

【不过话说回来,嘉靖年间,因为汪直既无法完全剿灭福建以及广东的众多海盗,同时又无法约束自己的部下袭扰沿海之行径,于是最终造成了汪直与明朝之间的矛盾激化。】

【是年三月,明朝派遣官军偷袭沥港汪直。】

【之后汪直与明军交火失败,遂败走日本,其中双屿港与沥港相继被毁,使海商的海上贸易网络遭受重创。】

【而为此,汪直开始联合各方海上势力,大举入寇东南沿海一带——当时“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这些地方同时告警!】

【由此,因为这次海患自嘉靖三十一年壬子年开始,于是也被称为“壬子之患”。】

汉朝未央宫。

刘彻啧啧两声,这因果缘由,可真是不太好说啊。

【可以说,随着倭寇之患,明朝海禁政策愈加严格。】

【从明初严厉的海禁政策,永乐年间海禁的松弛,到永乐后——洪熙到弘治年间海禁政策的再强化,再到嘉靖年间的海禁政策高度强化......这些政策对明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嘉靖年间——嘉靖二年五月,日本藩侯的两个朝贡使团在宁波为入贡资格问题爆发了“争贡之役”,使很多无辜的明朝军民被杀或被掳,“浙中大震倭自是有轻中国心矣”。】

【于是在此之后,明朝认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并对日本“闭绝贡路”,实行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

【是以,朝廷接受建议,封锁了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断绝了海上交通。】

【如此严厉的海禁政策下,遂导致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被视为非法行经,于是被迫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即被迫转入走私和武装走私,并出现了一些大的海上武装走私集团——如最大的,汪直的武装走私集团。】

【虽然在嘉靖三十六年,即公元1557年,当时的浙江巡抚胡宗宪成功诱降了汪直,并在两年后将其正法,但这场倭乱并没有因为汪直的死而终结——】

【因为明朝采用诱杀的方式,企图扑灭来自海上威胁的做法,无疑失去了走私商人对明朝的信任,于是导致东南海患愈加严重,一直到嘉靖四十五年,即公元1566年,在戚继光等将领的努力下,这场海患才最终得以扑灭。】

“从嘉靖三十六年,到嘉靖四十五年......”

朱元璋张了张嘴:“这......近乎十年啊。”

而如此倭乱的发生还不是最初!

海禁政策......竟是影响如此之大吗?!

【其实若真算起来,这次的海患前后一共持续了十五年,波及了整个大明海疆,沿海地区的经济也由此遭到严重破坏。】

朱元璋:“......”

不止是想叹气,更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样沉重的损失,使得明朝开始反思海禁政策是否有必要继续施行。】

【于是这之后,朝堂之上开始掀起了一场关于是否开放海禁的争论,也就是所谓的“筹海之争”。】

【有支持的,自然也有反对的。

只是虽然反对开禁的声音一直都存在,但是随着明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禁显然已经迫在眉睫。】

【嘉靖四十三年,即公元1564年,福建巡抚谭纶以回籍守制,上陈善后六事,遂指出——】

【“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禁之而私通如故不若官明通之,而制之以法,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鱼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宜稍宽其法。”】

【因此他请求朝廷允许有限度的开放海禁,这个主张在当时得到了明朝大部分官员的认可。】

李世民不禁点头,倒是不错,堵不如疏。

【其后,一直到隆庆年间,明朝政府再调整政策,允许民间赴海外通商,史称“隆庆开关”。】

【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明朝也由此出现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

【——明朝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不过对日本的贸易仍在禁止之内,所有出海船只均不得前往日本,若私自前往,则处以“通倭”之罪。】

秦王宫。

嬴政也是不由得点头,后面对日本贸易的“禁止”规定非常之不错。

就合该如此!

【也由此,对于倭患这一困扰明朝多年的顽症,自隆庆开关之后,因为解决了倭寇出现的这一经济根源问题,于是东南沿海从此“倭渐不为患”。】

【当然——其实隆庆初年的开关政策并不彻底,不过虽仍有诸多管理和限制,开放的月港也只是一处小港口......而且明朝依然通过发放许可证的方式对海外贸易进行控制。】

【如制定了非常苛刻的出海贸易规定——

对出海商人的船只到货物,从时间到路程都有严格的规定,并要求官兵严加盘查,同时为了能更好的监督出海商人,不仅对商人们实行连坐制度,甚至规定了举报者的赏格,以及诬告者不受惩罚等。】

【但是民间被压抑了两百年的商业活力,终于能够被释放出来。】

【而且失去经济诉求的走私贸易也随之开始根绝,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的。】

【于是除倭患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消失之外,与此同时——史载隆庆初年,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所以显而易见,开关成效的确非常之明显。】

【不过总的来说,“隆庆开关”虽然为明朝带来了很多方面的益处,但这次开关对于明朝而言,其实更多是一次带有实验性质的尝试而已,如果缺乏持续的政策支持与产业提升,势必无法继续下去。】

【而且明朝在开关条件,以及规模上的诸多限制等,最终没能让这项良政得以推广到全国,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所以......其说到底,还是可惜的。”

朱元璋摇了摇头,深深叹了口气。

他哪里能想到,实行海禁政策,竟影响如此“深远”。

所以这偌大的一个国家,是由此慢慢落后于西方的吗?

【不得不说,明朝海禁政策的确是个历史教训,固步自封,拒绝与世界文化交流,终究是错误的决定。】

【于国本身,以及潜移默化出现的负面影响,都是要为此付出代价的。】

【单对明朝国内而言,都可见海禁政策对于明朝发展的限制和沉重严峻的影响,更何况是对外的整体发展而言。】

是啊,明朝自身都是如此“受创”了,那再与世界发展对比,岂不是越发的落后掣肘?

海禁,实属是不可施行之政策。

尤其更不该如此严厉施行!

明朝朱棣时期——

永乐年间,朱棣对于海禁的想法倒是不如他爹那般严格,但听天幕之言至此,也算是深刻明白了海禁的“弊端”。

与其带来的好处相比,这弊端更不可忽视!!

所以海禁,当真是不可再继续施为。

【好了,海禁政策对于明朝的影响就讲到这里。】

【接下来,我们再来讲讲,“宰相”废除之后,于明朝之后又发生了何种演变影响。】

【是滴,现代明朝影视剧经常出现的东厂西厂,锦衣卫什么的要来了。】

【尤其是宦官专权带来的影响——其实往前倒倒,明朝著名的“土木堡事件”也与此脱不开干系。】

朱元璋:“......???”

所以......这难道又是他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