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世民毫不犹豫,把太常乐人杀了。

这是一个不该犯的错误。

长孙皇后临终的时候,要他答应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不因猜疑给人定罪。

大部分时候他都办到了,因为大部分时候,他都是理性清明的。

可是这个太常乐人,触发了他内心最大的恐惧,被心魔所控制的人,认为自己的看法就是真相。

此事对于李承乾而言,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父亲的干涉和控制一直令人窒息,现在简直是不给他留下活路。

在悲痛和愤怒中,他为太常乐人哭泣,立碑,几个月不上朝,以表示自己对父亲的公然抗议。

至此,父子矛盾彻底公开化了,双方都被逼到了墙角。

皇帝和太子闹得不可开交,此时的魏王李泰,自然而然人之常情地,生出了夺嫡之心,也相应地有了行动。

太子也不傻,自然知道李泰有了夺嫡之心,而且怀疑自己的父亲更属意李泰。

于是他企图暗杀李泰,失败。

之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企图谋反,对父亲逼宫,也失败。

至此,李世民最不希望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的事情,玄武门之变,扎扎实实地发生了一遍,只不过是个失败版。

常理来说,皇子谋反,按律当诛。这事儿都不用问,不用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