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瞧着他母亲忧伤而疲惫的样子,心中更痛,母亲说的颠沛流离都是因为玄宗皇帝宠爱杨贵妃却有昏庸无道,又识人不清,才造成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反叛。他知道说先祖皇帝的错处,不是他做后辈应该做的事情,但他的母亲都为此受伤了,他还不能腹诽两句吗?他日后做了皇帝,定要时刻警醒,以免他的子孙受到同样的苦处。
而最惨痛的分离和伤害说的是父皇吧,虽然当时他还小,但是他却记得当初母亲是收拾好东西准备走的,最后却又留了下来。父皇说母亲自愿留下来的,等长大之后,他仔细想了当初发生的事情,才知道这是父皇不肯带母亲走吧。因为玄宗皇帝下旨只要李姓子嗣走,父皇选择了抛弃母亲。
光想着他就知道母亲当时是多么的绝望,可恨当初他迷迷糊糊的,根本想不到更深处的东西。当他大些,叛军逐渐力竭,父皇挥军收复了东都,也没有带回母亲。
他问过两次见父皇脸色不好,就以为母亲是真的失踪了。哪曾想是父皇不愿意接回母亲呢。当初一见面,母亲就说余生不想再见父皇,他并没有放在心里。此时在知道她真是打定主意不想见父皇了。
再想起父皇宫中还有独孤贵妃及其他的妃子,他捏紧了拳头,叩首道:“好,母亲,你怎么样做高兴就怎么做。只要母亲告诉儿子你是安全的,其余的都交给儿子。”
云熙笑了,亲手扶起他,道:“那就又劳大郎了。也别怪我狠心,我在你身边反而对你不好。”
李适摇摇头,叹了一口气,道:“只要母亲在我身边,哪怕要儿子的命,儿子也我所谓。”然后微微一笑:“不过母亲高兴就好。”
母子俩的气氛越发的融洽。
李适道:“母亲,到时候我把王平清留给你吧,我看你和他聊得还好,有个人陪伴总是好点的。”
云熙调笑道:“那可是你的亲小舅子,又很忠心,回去好好培养一下,以后会成为你的左膀右臂的。我一个人很好,不需要一个拖油瓶。”
李适只好作罢,随手拿起了几首诗,道:“这是我昨夜写的几首诗,母亲鉴赏一下。以后见母亲的机会少了,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让母亲看到我写的诗呢。”
云熙:便宜大儿子,我谢谢你了。
她奇道:“你最近写诗不都是一直找杜司直品鉴的吗?他如何说?”
李适有些泱泱道:“杜司直要么说我的诗不够押韵,要么说我的诗没有深度或者云里雾里不知道写的什么?”然后又气愤道:“母亲,你说杜司直是不是故意的啊?他嫉妒我写得好。”
云熙无语的一会,终于决定挑明,不要让这孩子一直沉浸在自恋中无法自拔。她道:“虽然我不懂,但是我看过杜司直写的诗,的确是朗朗上口,不会写诗的人也觉得意境悠远。杜司直的品鉴水平绝对比我高,他竟然如此说了,大郎,你还是认清事实吧,你也许不适合写诗。”
然后李适沮丧得垂下头,立即补充道:“可你是太子,日后是大唐天子,管理这么大的大唐,不会写诗又如何呢?诗人大唐多得是,可是大唐皇帝只有一人啊,如果你成为古今往来的明君,在史书上也会别诗人留言多啊。”
李适:总觉得胸口闷,不过母亲是太信任杜子美,还是不信任他呢?难怪每次他拿出诗,母亲都有些不愿意呢。果然先前还不算打击。算了,既然母亲如此说,那就是他真的当不了诗人。那就当个好皇帝吧,至少帝王心术,杜子美可不如他。
想到这里,他觉得好受多了,吁了一口气,道:“哎,我总觉得自己文武双全呢,不过母亲说得对,当个好皇帝,治理好大唐,让百姓安居乐业,比什么都好。”
云熙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让她品鉴诗词,还不如多运行两周天的九阴真经呢。她实在没有这个细胞啊。
两人又聊了一会,云熙起身回到自己的院子。搬了一个躺椅,坐在院子里,看着蔚蓝的天空,伸出手,喃喃自语,道:“好不容易出了围城,我可不会再自投罗网。”
她想了想,又叫来了黄德清。
黄德清有些受宠若惊,以为云熙改变了主意,他惊喜的看着她,道:“皇后殿下,您愿意和奴才回长安了吗?”
云熙微微一笑,道:“我不愿意,但是我知道黄公公的一些事情,所以想和黄公公探讨一下。”
黄德清仔细看了看她的脸色,可是皇后一点情绪都没有外露,他根本猜不出来她到底有什么目的,只能忐忑道:“皇后殿下有事请吩咐,奴才万死不辞。”
云熙轻笑道:“黄公公,不要客气,坐下说话吧。放心,我不会让你死,还会让你得到一个大大的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