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
周青峰把自己‘圣光’‘和谐’两系其他公司的管理层派去电池厂,要求他们向渡边学习如何管理,接下来要推广这套死板的模式。
“这大概就是血汗工厂的雏形。”周青峰参观渡边改造的电池厂。后者正分解工序,花大价钱建造一条流水线,用机器来提升效率。
这既减少了用工需求,又让工人在剩余的少数工序中迅速熟练。任何一人偷懒,整条流水线就会慢下来,很快就会被发现。
渡边掐着秒表来计算流水线的速度,让干活的工人在几个简单动作中忙到极致,干半天下来就累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好处就是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直线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坏处是工人精神压力极大,工作极其枯燥单调。
周青峰对此也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顶多是——给加班费。
()
第486章 深入敌营
八九十年代的国企,经常是工人天天上班却不干活。七八个人一伙聚在车间里闲聊,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破事,聊到兴处一片哄笑。
厂里领导待在办公室不下车间,传达命令都派个跑腿的,或者把车间主任叫去。
要捞钱的时候,内部价采购的原材料按市场价卖给二道贩子,官老爷赚的轻轻松松。
(抄书评了)
就这样的运行状况,厂子不倒闭才怪。
渡边雄下狠手整顿电池厂的职工作风,扭转生产局面。周青峰不但不制止,反而高兴的要跳起来。
这种深入底层的管理改革比一刀切的裁员下岗更有效,把工人的精神面貌都扭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