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页

“师父,外边那些读书人都闹成这样了,第四期我们是否要加印收费?”大明朝到了中期,读书人厉害起来,有时逼得皇家都无可奈何,不过这次,朱厚照这熊孩子觉得,这不管怎么说都是好事,毕竟,大明皇家报,他这个当太子的,可是占了四成股,如今,有人想尽快花钱看到报纸,他自然高兴。

再说,这报纸的第一版,都是涉及的朝廷最近的政令什么的,还是秦韵吩咐他挑选整理出来,送到报馆的,而自己参与的事情,他的关注度自然高。

“不急,说出去的话,怎么能言而无信呢,更何况,物以稀为贵,这也算是一种饥饿营销。而且,如果他们嚷一嚷,就如了他们的意,那以后遇到大事小事,他们都开始嚷嚷,那怎么行?”

这报纸还没有在自身作用显示前,就先引导了一次舆论,这些书生的行为,何尝不是这报纸诱导的一个后果。

报信的人最后找到秦韵,被秦韵不负责任地交给他们处理,最终这些读书人也只好雷声大,雨点下的继续等待。

商人们总是最善于发现商机的,有些人就觉得贩卖报纸这里面蕴藏着很大的商机。

一些背后有势力的商家就找上门来,打算做个总代理,可秦韵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自然不希望报纸的发行被垄断掉,虽然对这些人,可以允许他们最大贩卖额度不超过两百份,要想更多一些,免谈。

由于前五期,供不应求,到了第六期,收费报纸,只好加印到五万份,其实就报纸的成本来说,这一份报纸,只有四页,也是处于亏损状态,印的越多,亏损的越多。

当初就这价位的选择上,参股的英国公,还有寿龄侯这些勋贵国戚们,就建议为了盈利,至少每份一百个铜板,可被秦韵给拒绝了。

报纸这东西,最终她还是觉得以广告收入来盈利,并顺便促进大明朝商业经济的发展,而不至于落后与西方世界。

而且,五十个铜板,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用来看几张报纸,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更别说,一百个铜板了,要是一个月看五期报纸的话,那就是五百个铜板,半两银子,一年下来也需要十来两银子,普通老百姓,谁出的起这个钱。

最后,还是将价位定在了五十个铜板上。

这五万份,其实京城的需求量大概是其中的一半,剩下的还是送到了京城以外的地方。

到了第七期,那些背后参股的人,终于试着在报纸上做广告了,当然给自己做广告,也是先看看效果的,就加印了一页。

结果,一个月后,那些店铺的生意一下子开始大好,这些英国公他们乐了,有关系听到风声的商家们,开始一拥而上。

但这里面的商家良莠不齐,好在秦韵手中有锦衣卫的力量,这些商家申请后,需要一个审查资格的过程,要是同期人太多了,还有竞标决定归属。

这样一来,到了第三个月,由于广告收入的强大,不仅抵消了报纸成本的亏损,已经开始盈利了。

在此期间,值得一提的是,看到大明皇家报办的红火,也有一些人动了心思,这些人中有一些商人,虽然知道这里面的商机,可他们也知道,依照他们的身份,根本没有资格再办报纸。

可还有一些人,看到这报纸对读书人未来利益的侵害,也打算办一份报纸,不过这报纸内容主要是用来吟风弄月,刊登一些所谓高雅的诗词歌赋等内容。

其实,也就是想跟大明皇家报打擂台,最后,这份报纸还是通过了大明出版发行总署的首肯,给出示了相关证明。

只是,这份报纸,受众面实在太窄,发行量不足,大明皇家报的十分之一,这些都是后话了。

如果说这两个月内,京城只有严打和大明皇家报发行这两件事最引人注目,可对朝堂重臣来说,南方的倭寇,仍是他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秦韵在这期间,也收到了柳折眉的两份书信,从书信的内容来看,那边的情形很是复杂,恐怕一时间,无法马上回京。

除了柳折眉送来的信之外,浙江府那边的锦衣卫也暗地里有信件送到京城来,只是其中的情形,不容乐观。

除了政事之外,柳折眉信中还有两首情诗。

秦韵怎么也没想到,她教给这家伙的莫尔斯密码,第一次竟然被这家伙拿来写情书,害的她刚一开始,还以为对方有什么机密大事才用这东西呢。

这时代的人,写情书恐怕就算是最直白的表达方式了,要是按照那些书香门第的规矩,都是不合规矩的。

虽然看着有一大篇,其实归根结底,不过九个字,刚离别,就很想你,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