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舟听说了这件事,也写了报告申请一部住宅电话,这部电话当然安装到徽派宅院,以后那里才是用来住家的房子。
现在的事竟成饭店将要再次修建,建成后楼上楼下的实用面积不低于二百平方米,以后留着开卖服装、箱包、家用电器的商店。
当下的个体户都是小打小闹,租个二三十平方米的房子开个小店就算大投入,根本舍不得花大钱装修。
披上了集体外衣的黄瀚家拥有这么大的新房子作为店面,绝对有气派。
再有懂行、明白发展趋势的黄瀚把握质量关,在卖方市场的大环境下,赚得盆满钵满值得期待。
宋春华一直在做筹备工作,“自强服务公司”的牌子还得有段时间才能够批下来。
不是出现了周折,而是政府部门办事的效率不能拿两千年后比,没有审批中心集中办理,不知道要跑多少路,要多少人签字,盖多少公章呢。
张芳芬不急,反正牌子不批下来就不再次招工,明明有了十二台缝纫机可以执行两班倒,可以再次雇佣最少十个女工,她都放弃了。
这是黄瀚的主意,招工时承诺发多少钱,那都是口头上的,人家不会有什么感觉。
等新招募的八个女工真拿到手四五十块钱工资,这影响力有可能如同在“黄陈居委会”投下了宣传炸弹。
那时候这个社区街谈巷议的肯定就是这件事,太多待业女青年会迫不及待。
来找张芳芬、宋春华的人数不可预见,得到的答复可以肯定:“自强服务公司”的手续还没办下来呢?我们怎么招工?
想要我们早点接收待业青年找我们没有用,你们得去催县里的相关部门啊!
嘿嘿!急于工作的知青和待业青年闹起来非同小可,县里还不特事特办?给相关部门施压在所难免。
其实原本一直被忽视的宋春华已经在上报有可能解决三十个就业岗位时开始受到重视,面子大了不少。
不少领导找上门或者打电话到“黄陈居委会”,话题当然是给予他们的亲属或者朋友方便,千万照顾一个招工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