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道德经全文如同流水一般从我心头划过的时候,所有关于水的文字全部泛起了浪花,令我心潮澎湃难以自持。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写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后来又在第七十八章中写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着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在老子眼中,水是最近于道的事物。
水有利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地方。
天下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但攻坚克强也没有什么能胜过水。
从上善若水四个字就可以看出,老子是非常推崇水的,甚至可以说道德经整部经书都是在写水。
水无为而无不为,无形而无不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一个人若能体悟到水的妙处,就是完美的圣人。
但从源头看来,水在上古时期的象征意义并非如此。
上古水利不发达,各种江河沟渠肆虐为患,赶到洪水雨季,人们只能登高躲到丘陵上面,眼睁睁看着洪水浸没家园。
能治理洪水的人也被推崇为圣贤,大禹能成为人皇便是因为治水有功。
老子是春秋末期人,彼时水患依旧频发。
按照常理而言,他不该如此推崇水,反而应该教导人们如何治水。
想到这里,我心头忽然又是一阵巨震。
紧接着掀起无边惊涛骇浪重创我的心神,我想起了在山海关拔刀时虚境所演化的那场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