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页

杜甫在成都搭草堂时已经五十岁上下。

以古人的营养条件和医疗条件,能活到五十多岁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且杜甫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自己一度吃不上饭,甚至还饿死了几个儿女。

所以这会儿的杜甫看起来就是个干瘦的老头儿。

吴普顺手把剩下的普通卡全翻了过来,发现没谁需要自己帮忙,就当机立断地把杜甫给召唤出来。

苏轼亲眼目睹了吴普大变活人的全过程,好奇地问吴普:“这是谁?”

吴普把这边的情况简单给杜甫介绍过后,才让他们相互认识认识。

杜甫自然不知道苏轼,可苏轼知道杜甫啊!

苏轼说道:“原来是杜工部!”

杜甫听苏轼脱口就是自己的官职,不由叹着气说:“我正考虑要不要辞去此职。”

杜甫一生仕途不顺,此前当过的最大的官也就是个左拾遗,就是个从八品的小官。

去年朝廷召他回去补缺,杜甫觉得没什么意思,不打算去赴任。

后来听说老相识严武又到成都当一把手去了,杜甫才大喜过望地带着全家去投奔严武。

他这个检校工部员外郎就是严武给他弄来的。

检校工部员外郎本来不是什么正经官职,只是意思意思给个职衔,实际上并没有实权。

到了安史之乱之后,朝廷更是把这类“检校”官职给地方节度使招揽人才用,节度使看上谁就可以把它们安排给谁。

严武就是让他留在成都当幕僚。

杜甫在严武手下干得不太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