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放下心来。
卫慈挽着天子,二人照例在百官之间周旋,看似拉闲散闷,实则是在探各路口风。而后,卫袭大大称赞了姐姐的美貌。
看天子一日赛一日的嘴甜,对她说这些好听话,卫慈心情自然好。
不过也没必要继续这样下去,有些事卫慈还是得好好嘱咐天子。
“不用说这些讨我开心,陛下,那个人你尽管让她回博陵便是。这是关系到社稷的大事,我岂会在此事上犯浑。我既不会躲着她也不会去找她,偌大的博陵府,想要撞见一个人并不是那么容易。若是遇见了她,我亦当她是陌路人罢了。”
卫慈和卫袭站在明江湖畔宽阔的石雕围栏观景台上。这儿是观江景最好的地段,举目远望,穷极波澜,秋风萧瑟,有些怆恻之意。
长风拂面,卫慈道:“她离开我太久了,久到我已经记不清她的模样了。”
即便有童家人顶着那张脸偶尔提醒着她,但到底还是有区别。
只是面容相似,并非完全一样。
卫慈曾经在无人的下午,与半梦之间回忆那人确切的容颜,每每想起,想到的更多是她教书时的气氛,语调与神韵。
至于细节,已然被她后人那张脸代替。
卫慈明白,这便是时间之力,一步步地推动着人遗忘。
卫袭明白,姐姐这是在宽解她,不让她为难。
“多谢姐姐的体谅。不过我的敕旨早也到了菿县,长孙胤却迟迟未有回应。也不知是否要朕亲自去请她才愿出山。”
卫慈道:“她始终都将家人的安危放在首位,当初毅然决然离开博陵,便是为了保住家人。如今中枢情况复杂,她若回来,必定会再次将家人的脑袋悬于政敌的刀下。她既然早就存了归隐的心思,便不会那么容易被说动。所以我先前才道,她不会回博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