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龙湾呈半月形,位于整个海南岛的最南端,这里在后世最为出名的便是绵延数公里的白色沙滩和清澈见底的海水。在后世这里是著名的度假区,被各种豪华别墅、会议中心、高级酒店和度假村等等设施填得满满当当,光是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就有两处,足见这里的消费市场定位非常高端。
亚龙湾沿岸的这块平原地区被夹在六道岭和亚龙岭之间,其面积却比胜利港和铁炉港加起来还大,只是由于其地势过于开阔,面对大海几乎是无险可守,因此执委会在前期才没有将其作为主要的开发目标——毕竟执委会没有后世共和国的那种强大的建设能力,直接在亚龙湾里建了数公里长的防浪堤岸将半边海湾封了起来作为海军基地使用。
目前执委会在选择拓殖点的时候,对于安全上的考虑会更多一些,因此像莺歌海这样的天然盐场和亚龙湾这种近在咫尺的平原地带都曾被执委会从候选名单上刷掉过。最近之所以将亚龙湾再次列入了开发对象,还是来自于农业部袁老爷子的提议。
在穿越集团占据了胜利港至田独一线区域之后,农业部就在田独河沿岸开垦了大量的田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目前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水稻已经收获了两季,而经济作物的收获期却要长得多,快的如甘蔗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慢的如橡胶树、油棕,没年是看不到成效的。那些前期被砍伐掉的山林,现在也开始在慢慢补种各种经济林木。特别是可以提炼生物柴油,被民间称为麻疯树的柴油树,更是一直在不停地进行种植,几年之后便有望实现小规模的柴油供应。
执委会对农业部所寄托的希望可不仅仅只在于粮食——这在打通北越航线之后基本已经不再是困扰穿越集团的问题。能织成帆布的剑麻,以及工业生产所需的橡胶、柴油,也并非执委会的全部目标,那些能够外销,为穿越集团创造利润的经济作物,才是执委会目前所看重的部分。除了现有的工业品之外,穿越集团也需要有更多拿得出手的农产品才行,而袁老爷子认为目前最适合大规模种植并且见效最快的经济作物,当属甘蔗。
在十七世纪的中国南方地区,蔗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出产,西方国家的商人在广州所采购的远洋货物当中,并不像后世那样会以瓷器和丝织品为主,而是出乎大多数人意料之外的蔗糖——整艘船上装载的货物,大概有80是广东出产的蔗糖,而瓷器和丝织品所占的货物比例不会超过10。这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瓷器和丝织品的价格太高,商人们没有足够的财力大量进货,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南方制糖产业的发达程度,以及蔗糖在市场上受到追捧的程度。
甘蔗只需十到十二个月就能收获,这个周期在经济类作物里基本算是很短的了。但由于早期条件的限制,农业部也只是在田独河沿岸种植了一百多亩的甘蔗——这么点面积,用来自己人打牙祭倒是够了,想量产白糖却是远远不够看的。
不过既然现在人力上已经比初期宽松了许多,农业部便再次提出了大面积种植甘蔗的计划——这次农业部把眼光放到了亚龙湾沿岸,计划一口气先开垦两千亩以上的蔗田作为一期工程,并专门为此撰写了完整的开发计划。
执委会在研究了农业部提交的开垦方案之后,居然很顺利地就批了下来,并敦促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配合实施。这次执委会没有再以安全问题否决开发亚龙湾的提案,原因其实也有好几个。
一是执委会的确需要农业部拿出一点短平快的创汇项目,缓解胜利港出口商品种类不足的现状。二来农业部的计划开发地区距离位于田独河入海口东岸的玻璃车间最近处仅仅两里路,中间只隔着一个海拔不到百米的小山岭,如有外敌来袭可以及时向内陆地区撤退。第三个原因则是军警部帮了忙,他们正准备将海岸观察哨外迁,以扩大海上预警范围。西边预计将在鹿回头半岛上设立观察哨,而东边选择的地址则是能够观察到整个亚龙湾海域的虎岭。这样一来,观察哨的预警范围比过去榆林角的单一哨所增加了五倍以上,遇到情况时胜利港的防御力量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做出反应。
两千亩的蔗田也不是说开就马上能开出来的,种植甘蔗之前所需的深耕和开沟,就是实打实的力气活。好在这段时间已经进入了农闲时节,农场公社有大把的闲散劳动力可用。截止最新这批移民抵达胜利港当天,农场公社的劳工们已经在亚龙湾地区开垦出了近千亩的蔗田。而一部分新移民在结束隔离期之后便会分配到这边,负责甘蔗的种植和维护。
三天之后,施耐德也搭乘从广州返回的货船抵达了胜利港,准备参加年底的总结会。与他一同回来的还有来自广州及周边地区的商船十余艘,规模比起前一次到访的海商船队更加壮大了。
就在同一天,胜利港的首位外来投资商“福瑞丰”所修建的商栈也终于完成了全部工程。事实上商栈的主体建筑在大半个月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但后续的内部装修却是耗费了不少时间。因为主体建筑完工之后,李奈才想起来提出要求,卫浴系统必须全部采用海汉造,结果就是整栋建筑不得不又进行了一番改造,以满足卫浴管道的铺设条件。而为此“福瑞丰”又多投入了三千元流通券——这还是建设部看在熟人份上给打了八折的价格。
李奈自己对这笔额外的投入倒是毫不心疼,因为他知道这笔钱虽然丢出去快,但再赚回来的速度也不会慢到哪里去,因为这处商栈对“福瑞丰”而言,其实是一部效率极高的赚钱机器。
这处商栈面向景观大道的方向是一间酒楼,虽然仅仅只有上下两层,但内部装修乃至人员配备都是按照广州高档酒楼的标准而来,店里所有的桌椅门窗、乃至杯碗筷碟,都是从广州运来,大厨自然也是专门从广州请来的。当然,其消费水平也是按照广州富人阶级的水准而来,如果忽视本地的货币汇率,在这里吃一顿饭的消费并不比在广州最高档的四季轩便宜多少。
李奈并不担心酒店的客源,现阶段能来到这里的海商个个都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而海汉人更是不用多说——本地唯一能够使用的货币都是他们印刷出来的,没人会傻到去怀疑他们的消费能力。
至于说其他几家投资商要开的饭店酒店,李奈也并不担心,毕竟像自家这种从大陆搬来整套酒店的做法很难复制,即便能复制那至少也是两三个月之后的事情,到那时候自家在胜利港置下的产业恐怕都已经翻番了。
在这间当作门面的酒店后面是一个两进的院子,这里便是执委会与“福瑞丰”共同谋划的青楼了。目前这里的从业人员是由“福瑞丰”从广州雇来的十多名年轻女子,而且为了响应执委会的特殊要求,这些女子与“福瑞丰”之间并没有人身契约,而是以雇工的形式出现在这里——这也是执委会为了避免被女权主义者挑刺而专门对李奈提出的要求。
当然,那些弯弯绕的东西都是虚的,无非是找一个合法营业的借口而已。为了确保这地方能保持正常的“营业秩序”,并且充分保障自己人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执委会对于营业的时间、方式以及服务对象都作出了非常严苛的规定。
这青楼每天只能在下午六点到十一点之间营业,所有从业人员无故不得离开商栈所在地,不得在临街的酒店内抛头露面招揽客人,每月至少要接受一次身体检查。最要紧的一条,这里只能接待由执委会开出特别票据的人员,至于费用,则由执委会下属的胜利港管委会与“福瑞丰”按照特别票据的数目进行结算,每月一次。
这可并不是执委会直接拿钱出来供单身汉去解决生理需要,事实上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这种可在青楼消费的特殊票据是由穿越者自行向民政部门登记实名申购,每月每人限购五张,去消费的时候还必须出示自己的身份号牌——届时会有专人负责查验登记,基本上就是火车票实名制的青楼版了。
这些规定看似不近人情,但的确可以大大降低这种风月场所惯常会有的争风吃醋、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的出现频率,任何在这里闹事的人,都会很容易被追查出来。除此之外,这种措施也有利于某些疾病的防控——只要查查某姑娘的营业记录,就能很方便地查到她所接触到的人员。
事实上在青楼出现之前,部分穿越众已经“自发地行动起来”,私底下与某些女归化民甚至是黎苗山民有了男女关系。这种情况虽然并不多,但执委会也没少为这些荷尔蒙已经满到溢出的家伙擦屁股。如果迟迟没有一个合法场所来让穿越集团中的大量单身汉解决生理需要,那么胜利港迟早都会爆发一场内乱。
当然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继续大量引进移民,特别素质优秀的年轻女子。不过这个任务相对也比较艰巨,条件好的人家,自然是不会让女儿远赴这孤悬海外的港口跟一群不明不白的海商过日子。倒也有归化民想把自己女儿嫁给穿越众的情况,不过这种状况还面临着法律的问题——与穿越众结亲的女方亲属,是否也能够享受穿越众的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