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第256章 开发亚龙湾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5091 字 2022-11-06

就在同一天,胜利港的首位外来投资商“福瑞丰”所修建的商栈也终于完成了全部工程。事实上商栈的主体建筑在大半个月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但后续的内部装修却是耗费了不少时间。因为主体建筑完工之后,李奈才想起来提出要求,卫浴系统必须全部采用海汉造,结果就是整栋建筑不得不又进行了一番改造,以满足卫浴管道的铺设条件。而为此“福瑞丰”又多投入了三千元流通券——这还是建设部看在熟人份上给打了八折的价格。

李奈自己对这笔额外的投入倒是毫不心疼,因为他知道这笔钱虽然丢出去快,但再赚回来的速度也不会慢到哪里去,因为这处商栈对“福瑞丰”而言,其实是一部效率极高的赚钱机器。

这处商栈面向景观大道的方向是一间酒楼,虽然仅仅只有上下两层,但内部装修乃至人员配备都是按照广州高档酒楼的标准而来,店里所有的桌椅门窗、乃至杯碗筷碟,都是从广州运来,大厨自然也是专门从广州请来的。当然,其消费水平也是按照广州富人阶级的水准而来,如果忽视本地的货币汇率,在这里吃一顿饭的消费并不比在广州最高档的四季轩便宜多少。

李奈并不担心酒店的客源,现阶段能来到这里的海商个个都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而海汉人更是不用多说——本地唯一能够使用的货币都是他们印刷出来的,没人会傻到去怀疑他们的消费能力。

至于说其他几家投资商要开的饭店酒店,李奈也并不担心,毕竟像自家这种从大陆搬来整套酒店的做法很难复制,即便能复制那至少也是两三个月之后的事情,到那时候自家在胜利港置下的产业恐怕都已经翻番了。

在这间当作门面的酒店后面是一个两进的院子,这里便是执委会与“福瑞丰”共同谋划的青楼了。目前这里的从业人员是由“福瑞丰”从广州雇来的十多名年轻女子,而且为了响应执委会的特殊要求,这些女子与“福瑞丰”之间并没有人身契约,而是以雇工的形式出现在这里——这也是执委会为了避免被女权主义者挑刺而专门对李奈提出的要求。

当然,那些弯弯绕的东西都是虚的,无非是找一个合法营业的借口而已。为了确保这地方能保持正常的“营业秩序”,并且充分保障自己人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执委会对于营业的时间、方式以及服务对象都作出了非常严苛的规定。

这青楼每天只能在下午六点到十一点之间营业,所有从业人员无故不得离开商栈所在地,不得在临街的酒店内抛头露面招揽客人,每月至少要接受一次身体检查。最要紧的一条,这里只能接待由执委会开出特别票据的人员,至于费用,则由执委会下属的胜利港管委会与“福瑞丰”按照特别票据的数目进行结算,每月一次。

这可并不是执委会直接拿钱出来供单身汉去解决生理需要,事实上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这种可在青楼消费的特殊票据是由穿越者自行向民政部门登记实名申购,每月每人限购五张,去消费的时候还必须出示自己的身份号牌——届时会有专人负责查验登记,基本上就是火车票实名制的青楼版了。

这些规定看似不近人情,但的确可以大大降低这种风月场所惯常会有的争风吃醋、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的出现频率,任何在这里闹事的人,都会很容易被追查出来。除此之外,这种措施也有利于某些疾病的防控——只要查查某姑娘的营业记录,就能很方便地查到她所接触到的人员。

事实上在青楼出现之前,部分穿越众已经“自发地行动起来”,私底下与某些女归化民甚至是黎苗山民有了男女关系。这种情况虽然并不多,但执委会也没少为这些荷尔蒙已经满到溢出的家伙擦屁股。如果迟迟没有一个合法场所来让穿越集团中的大量单身汉解决生理需要,那么胜利港迟早都会爆发一场内乱。

当然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继续大量引进移民,特别素质优秀的年轻女子。不过这个任务相对也比较艰巨,条件好的人家,自然是不会让女儿远赴这孤悬海外的港口跟一群不明不白的海商过日子。倒也有归化民想把自己女儿嫁给穿越众的情况,不过这种状况还面临着法律的问题——与穿越众结亲的女方亲属,是否也能够享受穿越众的同等待遇?

“不仅仅是钱的问题。”陶东来亲自跟北越的当权者接触过,对他们的想法也更为了解一些:“北越的军阀头子根本就没真正见识过火器部队在战场上的威力,他们之所以会购买我们的武器,也只是单纯地认为这种武器的威力大而已。至于该怎么训练火器部队,他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或许在他们的心中,会认为火器部队也跟他们过去征发的那些农兵一样,只要每人发件武器,关在一起操训二三十天,就可以派上战场打仗了。”

“如果他们真这样想,那上了战场之后只怕是要吃大亏的。”宁崎听了陶东来的话之后,对于北越所面临的局势也不再持乐观态度了。

“战场上的事情很难说,还得看天气状况、地理环境、对手实力、军官的临场指挥等等很多因素,就算是我们亲自训练的燧发枪民兵拉出去打,也并不是就能百战百胜的。”陶东来的评价倒是很客观:“如果他们运气好,遇上的对手也是一般的农兵,那么只要几轮枪一放完,就足以让对手崩溃了。”

“但如果运气不好碰上大股骑兵,那就是送死了。”宁崎虽然并不是军事爱好者,但也知道冷兵器部队在野战中克制火器部队的最大法宝莫过于骑兵。

“好在南越的部队也不可能有大股骑兵,他们那地方可不太适合骑兵施展。”陶东来倒是毫不担心宁崎所说的情况出现。

即便是在历史上用骑兵横扫了欧亚两块大陆的蒙古人,也不得不承认陶东来的这个观点。1284年元军以攻打占城为名入兵安南,一路势如破竹,安南王都直接弃了京城逃到清化去了,但元军却因为当地的丛林和水网环境无法发挥出骑兵的优势,加上补给问题和热带疫病的困扰,不得不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局面下自己退兵回了广西。到1286年忽必烈在北面打完日本,便又发起对安南的征伐,结果这次规模更大的军事行动依然未能彻底打败安南国,经过了一年的战斗之后,元军再次悻悻地退兵回到广西。1293年忽必烈三征安南,没等到仗打出结果,忽必烈就挂了,接任王位的铁穆耳下诏停战退兵,至此就基本宣布了依托骑兵的作战体系在安南地区的彻底失败。

而之后大明对安南的讨伐也没能比蒙古人做得更好,从结果上来看甚至还不如蒙古人。1427年大明军队在安南昌江城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会战中惨败,连带总兵安远侯柳升在内的七万明军全军覆没,打得明军不得不主动向其求和。第二年安南的军事领袖黎利便在河内宣布脱离明朝统治,建国号大越,京城就设在后来的河内。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战死在安南战场上的安远侯柳升,便是一手创建了神机营的明军高级将领。

从元明两代对安南的数次军事行动便可以看出,军备的优越性并不是左右战局结果的唯一因素,元军有无往不利的骑兵,明军有名震天下的神机营,但统统都在安南失败了。当然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们也不是这个纪录的终结者,数百年后装备先进武器的法国人和美国人也同样在这个鬼地方跪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南半岛靠东边的这一块地区真可以称得上是“帝国坟场”了。

安南的这些历史,执委会当然也很清楚,有前车之鉴摆在那里,执委会当然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从跟北越政权接触开始,执委会就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只进行一定程度的军事援助和军火交易,并没有打算要直接介入到安南国内的战局当中。这一方面是因为执委会目前掌握的武装力量的确规模有限,要拉出去打硬仗根本就输不起,另一方面也是担心重蹈覆辙,毕竟元朝和明朝在这方面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哪怕是军警部也不敢夸海口说自己就能比先人干得更好。

当然了,最重要又不足为外人道的一个原因还是执委会认为安南继续保持内乱的状态比较好,这样穿越集团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其进行工业品输入,然后从那边引进移民扩大自身实力,顺便还能乘着那边内乱的时候在其沿海地区多占几个好地方落脚。毫不夸张地说,即便哪天南北双方想要停战和谈,穿越集团也会设法让他们继续打下去——在大的集体利益面前,不管什么主义都得收声,就算是顾凯那样的和平主义者也很知趣地没有对执委会的这个政策发出过反对的声音。

这批新移民在经过简单甄别和为期七天的隔离期之后,便会被分配到各个单位,主要去向还是以铁炉港盐场为主。胜利港地区的归化民都以明人为主,为了社会安定考虑,现在只会留下少量的北越移民在胜利港这边定居。当然,对于那些战俘和囚犯来说,等待他们的同样还是劳改营的苦役生活。

不过相较于十月抵港的那批北越移民,这一批新移民的去处除了铁炉港之外,又多了一处新的地方,便是位于胜利港与铁炉港之间的亚龙湾沿岸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