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梅尔·吉布森这种人合作,有时候会非常烦心,因为谁也不知道梅尔·吉布森的大嘴巴里会蹦出什么惊人的言论。
想想当年的《勇敢的心》,梅尔·吉布森在放映期间公开发布的某些关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言论,引得整个大不列颠王国一片哗然。
而且这人在粗狂的一面之下,也有自己的算计。
话说回来,选用威廉·华莱士这样充满争议的被史学界视为苏格兰奸的人物作为主角,梅尔·吉布森作为一个在好莱坞打拼十多年的资深大牌,不可能想不到会引发的争议,但他不仅不回避争议,还进一步挑动争议,甚至在英国媒体的步步紧逼下,将《勇敢的心》上升到了“好莱坞拍片自由”的高度……
结果呢?尽管引起巨大争议,乃至轩然大波,但梅尔·吉布森在商业和奖项上面都笑到了最后。
罗南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分析,感觉《耶稣受难记》就是《勇敢的心》成功模式的翻版。
所以,跟梅尔·吉布森合作,从来不用担心没有宣传话题,这家伙轻易就能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而且不喝酒的情况下,脑袋也相对来说比较清醒,不会表露出那些见光就可能在好莱坞完蛋的想法。
当然,喝醉了的梅尔·吉布森绝对是个作死小能手。
跟曾经与梅尔·吉布森合作过的那些电影公司一样,除了纯粹上的电影业务上的往来,相对论娱乐跟梅尔·吉布森没有多余的关系。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梅尔·吉布森什么时候会喝醉,喝醉之后那张嘴会说什么。
《耶稣受难记》是一部不同寻常的电影,宣传营销推广也与过往的电影不同,正常电影都力求保密,以免出现剧透的情况,但这部片子的大体剧情,西方的这些观众基本没有不了解的,根本不存在剧透的问题。
使馆影业不断曝光新的预告片,更多争议性的画面在影片还未曾上映之际,就出现在了观众面前。
宣传也在两方面共同推进,一方面是正常的硬广软宣。
“梅尔·吉布森的惊世之作《耶稣受难记》!”
类似这样的广告属于常规操作。
另一方面,使馆影业按照梅尔·吉布森的风格,继续引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