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唐坰家学渊源, 得到了父祖荫补的官职之后,也果断加入了谏官队伍。
熙宁初年,唐坰给官家赵顼上书, 说“秦二世制于赵高, 乃失之弱,非失之强。”
据说赵顼看到此句时龙颜大悦,表示很受激励。
再往下看,只见这名谏官直言不讳地道:“青苗法不行, 宜斩大臣异议如韩琦者数人。”
意思是把韩琦啊司马光啊那些反对新法推行的士大夫统统砍了就没事了。
当然唐坰这也是过过嘴瘾, 他有意继承叔父的“吵架王”衣钵, 因此谨记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宗旨, 尽说一些听来极其狂妄, 但是乍一听也很“爽”的言语。
赵顼与王安石:这……倒也不必吧!
当时王安石入朝未久, 新法推行急需人手。虽然唐坰说话太直接太犀利,但好歹是向着新党的。于是王安石向赵顼推荐此人,赵顼赐了他进士出身, 将他提拔至崇文校书的位置上,后来又让他进了御史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王安石便看明白了唐坰的本性——这个年轻人绝非对推行新法有什么“情怀”, 只是想升官而已。于是, 王安石渐渐疏远了唐坰。
而唐坰也看出来了, 想尽办法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与王安石争辩一番,将当朝宰相驳倒,好让官家看看他的厉害。
于是,此刻唐坰在王安石背后大声道:“‘公路收费’?滑天下之大稽!既是‘公’路,便是‘公’器,岂有牟图私利,赋予私人的道理?”
王安石已知唐坰此人急切名利,尽一切努力与手段只是想要在官家面前露脸。
于是,这位当朝宰相只是淡淡的答了一句:“或许这路名还有不妥。再说,此事尚未正式颁布法度,不妨等‘汴京-山阳’公路建妥之后再议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