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笑笑:“可是,你还在病中,怕是……”
“无妨。”杨修道:“臣手无缚鸡之力,不能为陛下斩将夺旗,只好凭此三寸不烂之舌,说荀攸来降,为陛下尽绵薄之力。”
刘辩非常高兴:“要去也可以,不过不急在一时。派去安邑取药的人很快就回来了,你先吃药,休息一夜,明天再说。朕在这里守着,荀攸跑不掉。”杨修还要坚持,刘辩不容置疑的打断了他,逼着他去休息:“荀攸能否为朕效力,尚不可知,你却是朕的心腹,岂容有失?去休息!”
杨修感激涕零,领命而去。
屋里只剩下了刘辩一个人。刘辩坐了下来,轻轻的摇了摇头。杨修聪明是聪明,对世家的心理把握得也很准确,对大势的把握也颇有见地。不过,他还是太年轻了。如果说降荀攸如此简单,荀攸当初又何必离开洛阳。
这件事还得贾诩那样的鬼才来处理。
站在门外的王越、史阿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了疑惑。刘辩只是随意的坐着,却自有一番庄严气象。按理说,这是道术有成的表现,可是他们都清楚,刘辩的体内空空如也。
这不合常理。
第108章 以静制动
杨凤在湅水上架起浮桥,将两岸连成一片。荀攸和郭泰第一时间赶到了杨凤的大帐。看到郭泰和荀攸一起走进来,杨凤笑了,迎上去,挽着荀攸的手:“不听先生之言,错失了一个好机会,是我的错。还请先生不嫌弃,继续教导我。”
荀攸微微一笑,杨凤称先生而不称他的字,既有警惕的成份,又有尊敬的因素。他不动声色的收回手,行了一礼:“胜负乃兵家常事,将军不必挂怀。不过,天子身边有智谋之士,心计不在我之下,将军,不可大意啊。”
杨凤眉毛一挑:“先生是说杨修?”
荀攸摇摇头:“弘家杨家,有大见识,却不擅兵机。杨修的聪明不在战阵之上,我说的是贾诩。”
“贾诩?”杨凤和郭泰互相看看,他们对贾诩这个名字一无所知。
“二位将军,可知陛下一见董卓,便向董卓要了两个人么?”
杨凤有些惊讶:“我倒是听说过这件事,怎么,这其中就有贾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