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页

两天的考察期结束时,当着顾骜,以及作陪的韩婷、郭台名的面,张仲谋并不矫情地直接承认了自己原先的傲慢与偏见。

同时,双方还借着最后的时机,磋商了一下如果能达成投资合作的意向,大致怎么给估值和占股。

这个就相当于后世90年代互联网时期、硅谷那些科技公司拿风投之前的ts环节了。

ts是风投圈的术语,ter sheet,就是“投资意向书”,主要是列明投资如果达成,应当满足哪些注意事项、初步拟定如何分配利益。

后续如果正式签订“投资协议”,基本上是要参照这个谈判过程的备忘性文件的,不能随便改。类似于法庭上书记员记下来的庭审记录、双方律师签字确认了是很难反悔的。

一个创业者,是可以同时和多家风投谈成ts文件的,只不过最后挑一家正式签投资协议。也就是说这个文件只能约束“如果要签,怎样签”的问题,不约束“签不签”这个决策本身。

张仲谋显然还是准备弄个好几份ts,货比三家一下的。

顾骜也非常大气,任由对方比价。作为经历过后世互联网时代的人,他并不觉得这是“备胎行径”。

历史上,张仲谋回湾湾创业的时候,自己其实没什么钱,凑死凑活也就千把万。

不过行政院基金牵头的资方还算给面子,给了他一个已经比较超前于当时时代的团队估值,谈判之后认为“张仲谋这个人,以及他带出来的德仪半导体骨干团队,本身就价值五千万美金”。

所以最后总的湾积电成立时估值是4亿美元,其中湾湾行政院发展基金掏了1亿多,占了40几,飞利浦的八千多万20几、台塑王永庆七家加起来也是20几。

然后张仲谋及其团队,靠着5000万团队与成果估值+1000万美元现金投资,占股15。(6000万占4亿的15)

这在历史上已经很难得了,因为80年代中期的全球科技行业环境,还是不太认“你这个人就值几千万美金”这种算法的。

当时金融资本圈里的主流观念,认为人的无形影响力、圈内资源这些是无法作为公司出资的。

不像2000年前后,随便一个点子形成企划、有个团队,都能骗到钱。

这些历史数据,顾骜当然是不清楚的,他又不是脑内自带百度的有备而来穿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