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对孩子不怎么期盼,才二十出头的年纪,当什么母亲!

“上一世,朕的长子早已出生……”嬴政不赞同的说道。

都已然弱冠之年了,还是没有子嗣诞生,和周围十七八岁就已然当了父亲的秦人相比,已然落后了一大截。

“……可见终究还是你我之因,朕还需多多宠幸才对。”嬴政若有所思的说道。

明夷“……”

明夷将被衾掀过自己的头顶,懒得理他。

等到第二天起床时,周围服侍的宦官宫女心情都很激动。

整整一整个冬日,陛下都冷着一张脸,连带着他们这些人都心惊胆战,到现在终于恢复正常了!

关于在统一之后,无法再靠打仗来拥有爵位田地,到时天下之人该怎么拥有上升渠道这件事,明夷向嬴政提出了可以各地创办学校和科举制。

虽然到清朝末年以后,用来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因为八股文已经彻底僵化,但这套方法能从隋朝一直流行到清末,自有其独到之处。

而且科举制推行开来以后,可以有效防止像魏晋时期一样让士族做大。

对此,嬴政冷静说道:“你所说“学校”秦国已有,名唤作学室,所有的秦国官吏皆从学室学习而来,无需再多费心神,明夷,并非所有后世之法度皆适用如今。”

“我自然知晓,但学室所学都太过死板了,况且只教导少数要当小吏的孩童,应当加以改进。”明夷同样平静地说道。

提出改进意见,当然不能头脑一热就来。

明夷提前了解了整个秦国上下的学室制度以后,才来到嬴政面前提此事。

若论起治国学说,秦国不是魏国齐国那般有的是百家名士,这么多年也就出了一个商鞅的法家而已,但要说起秦国上下识文断字、懂得数学、甚至擅长骑马驾车舞剑的人,那恐怕比六国还要多一点。

而在法家的愚民政策里守住这最后一点文化之火的,就是秦国的公立小学——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