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海天(二合一)

其实盛长桢心里属意的海军统帅,是殷若虚。

殷若虚统领殷家船队时,足迹遍及南洋北洋,眼界广阔,他还曾和倭寇交手多次,且往往能战而胜之,有着丰富的海战经验。

在盛长桢眼里,若是大周的海军真的建成,这统帅一职非殷若虚莫属。

只不过殷若虚虽为辅国公之子,现在却还仍然是一个白身,暂时够不着那么高的职位。

盛长桢只能先让他来海门立功,等到海门出了成绩,就可以为殷若虚造势,给他冠上个“通晓海事”的帽子。

有了盛长桢的推波助澜,本就有心开海的赵宗全必然会重用殷若虚,至少也会给他一个当面谈话的机会。只要赢得了赵宗全的信任,海军统帅的职位也就不远了。

当然,这些都属于长远的规划,仅仅存在于盛长桢的脑袋里,殷若虚并不知情。

毕竟殷若虚此时还只是一个商人,和这么远大的目标比起来,显得太过渺小,盛长桢也不想提前给殷若虚那么大的压力,那样未必是什么好事。

殷若虚到了交趾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旧部,将当初那些在殷家船队中忠于他的心腹全部召集过来。

以前是因为殷若虚要去汴京,那里没有海贸可做,他怕这些水手没有用武之地,跟着去了也不会开心,所以才忍痛留下了他们。

如今到了海门就不一样了,广阔的大海正等着他们去征服,殷若虚又急需人手组建自己地船队,因此也就没有了顾虑,派于川去到临安,告知老兄弟们这个消息。

只是殷若虚还是不免担心,所谓人走茶凉,当初自己能号令殷家船队,莫敢不从。

但如今自己已经离开很久了,那些旧日的手下会不会抛弃现有的一切,千里迢迢跑到海门来和自己从头再来呢?

而且,殷家船队如今的主人是殷广,虽然他是自己的殷若虚的亲生父亲,但父子俩的感情可着实不怎么样。

再加上后母白婉婷在旁作妖,万一殷广不肯放人,那殷若虚也只能徒呼奈何,退而求其次,就地招募人手了。

那样的话,肯定会耽误船队组建的时间,仓促捏合起来的船队,其规模和实力恐怕也难合殷若虚的心意。

好在,于川临安一行后,很快就带回来了好消息,大批熟练水手和他一起来到了海门港,加入殷若虚新组建的船队。

于川去殷家船队挖人,肯定绕不开殷广,但让于川没想到的是,殷广不仅没阻拦他,还给他大开方便之门,承诺安顿好愿意来海门者的家眷,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殷若虚从于川口中知道父亲的所作所为后,唏嘘不已,只略一思考就明白了父亲此举的用意所在。

朝中关于废除海禁的风声已经传出来了,消息灵通的辅国公殷广自然不会不知道,作为利益攸关者,也必须对此做出反。

之所以帮助殷若虚这个他并不喜欢的儿子,只是看重殷若虚作为开海先锋的身份,随手在他身上下一注罢了。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本就是世家大族的惯常做法,殷广完全是出于家族利益的考量。

在家族利益面前,即便白婉婷再不满,也左右不了殷广的决定。

至于其中掺杂了几分父子亲情……,那就只有殷广自己能知道了。那么多年来,殷若虚早就看透了自己的父亲,原本就没有对他抱有什么幻想。

当然,不论殷广是出于什么目的,就结果而言,殷若虚终究是得利的一方,有了殷家的输血,殷若虚迅速完成了船队的组建,从海门港启航,驶向远方。

到年底的时候,加上现在这一趟,殷若虚已经完成了三趟贸易旅途。

第一趟殷若虚并没有带上太多货物,主要是为了开拓航线,从海门港南下,途经门毒国、龙牙门、罗越国、乌拉国、三兰国等地。

这一次航线并没有拉得太长,只两个月殷若虚就指挥船队返航了,但所带来的利润仍然令人心动不已,交给包景年手下驻军的商税就有三万两,可见其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