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工业体系看上去在限制编剧的创作能力,但有恰恰相反,因为公司给出主题的时候,并不会直接限制编剧们的发挥。
他们只会给一个大体的方向,让编剧们自由发挥、创造故事。
只要能够保留整个框架和体系,编剧可以提交充满了自己想象剧本。
什么时候让主角死亡,遇到些什么样的配角,反应什么主题……甚至只要你的剧本足够好,你完全可以给出一个超越想象的结局。
可以说这样的剧本创作模式兼具了工业效率和个人艺术的优点。
当然,艺术性可能比不上那些完全独立的剧本,但起码能够创作出“不差”的剧本。
真正让赵广仁他们所感动的是,秦砚无论多么忙碌,只要答应讲课,一定不会爽约。
有的时候秦砚在拍电影,实在脱不开身,秦砚也会把相应的讲课材料发给他们,然后找时间补上。
在秦砚在国内的时候,可能头一天还在外地参加某个活动,第二天就立刻飞回平城给他们讲课。
除了讲课外,他们也会有自己内部的研讨。
编剧各有所长,这样的研讨会能让他们更加了解对方,知道谁更擅长于人物角色的刻画,谁更擅长于宏大的叙事,谁更擅长于感情的发展。
一开始他们也会藏私,都想学习别人的经验,然后将自己的灵感、经验藏着。奈何秦砚的存在给他们树立了一个标杆。
有着这样一位组织者,只能说是他们的幸运。
最超乎想象的是,在经过半年的培训后,秦砚给他们提供了编剧合同,当然愿不愿意签约完全是个人选择,并不影响学习班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