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页

大国重工[校对版] 齐橙 2806 字 2022-11-02

在从榆北返回京城的飞机上,麦克斯温用疲惫的语气向艾伯特问道。

“我认为他们是不可能停止的,充其量也就是减少一些投入的力度而已。”艾伯特说。

“可是,为了这个结果,我们三家公司至少损失了20亿美元。”麦克斯温郁闷地说。

“我们别无选择。”艾伯特说,“欧洲人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所以日本人、中国人才会这么快地赶上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年美国人也是这样把你们英国甩在后面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用眼睛瞟了一下坐在不远处位置上闭目养神的施莱尔。麦克斯温也向施莱尔瞟了一眼,然后又回头瞟了艾伯特一眼,心里泛起了一股酸水。可不是吗,在19世纪的时候,大英帝国是何等辉煌,美国也罢,德国也罢,不过是大英帝国的小跟班而已。可随后,美国崛起了,德国也崛起了,我大英却一天天衰败下去了。不过,你们也别太得瑟,六七十年代日本人崛起的时候,就给了你们一记闷棍。现在中国人也要崛起了,一个近13亿人口的国家,一旦崛起意味着什么,大家很快就能看到。

不提艾伯特等人如何自怨自艾,在得知几家外国企业答应大幅度降价的消息之后,整个榆重都沸腾了。虽然压缩机项目只是榆重的一个业务方向,但这次所谓“长距离天然气压缩传输技术研讨会”却是在全厂都炒得沸沸扬扬的,大家私下里互相交流,也就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现在听说外国人因为看到榆重搞出了压缩机,所以不得不向中国低头,答应降价,所有人的心里都萌生出一股自豪感:

美国人牛不牛?德国希曼兹牛不牛?英国……呃,好吧,就算英国不乍的,人家也是老牌工业强国好不好。可这些洋鬼子都被我们榆重搞出来的压缩机给吓尿了,哭着喊着答应降价,生怕被我们抢了市场,你们说,我们榆重牛吗?

“牛,榆北不愧是老工业基地,实在是太牛了。”这是冯啸辰发出的感慨。

此时,他正坐榆北市春天酒楼的一个豪华小包间里,与自己的一干研究生同学侃着大山。祁瑞仓到榆北招商局挂职,结果挂着挂着就留下了,而且还当上了副市长兼政研室主任。王振斌和冯啸辰到榆北来和外国人打擂台,84战略班就有三个人都呆在榆北了。趁着周末的工夫,在京城工作的谢克力、丁士宽和于蕊联袂前来探班,战略班的6名同学再次聚齐,闲聊间难免就说到了榆北这些年的经济发展问题,榆重研发压缩机的这个故事自然也是大家执的话题之一。

“不容易啊,记得老幺最早到榆北来挂职的时候,榆北的企业亏损面高达90以上,工人普遍下岗,在家歇着,外面都说榆北成了中国最大的工人度假村。这一回过来,我看到榆北的经济欣欣向荣,市容整齐了,街上的店铺也热闹多了,这都是老幺和小祁的功劳啊。”于蕊感慨地说道。

冯啸辰赶紧谦让,说:“主要是老祁。我在榆北只干了两年,当时国企还没有实现全面脱困。后来这些年的变化,都是老祁在这里干出来的。”

“我没干什么。”祁瑞仓也谦虚道,“老幺在前面打的基础好,后来他虽然回了京城,可也没少给我们榆北的企业找项目,我们这里几家规模最大的企业都是老幺的装备公司帮着扭亏的,每家企业都是上万职工,这几家企业能够扭亏,对于我们榆北市政府来说,可就是轻了一个极大的担子啊。”

“老祁你就别谦虚了。”冯啸辰说,“你在招商局工作的时候,为榆北市招商引资十几亿,亲自引进的项目就有几十个,连带引进的项目不计其数。就说你拉来的那个美国博士陈纻,他办的集装箱厂现在可是榆北的龙头企业之一,集装箱产量占了全球的两成多,榆北光是为集装箱厂配套的企业就有几十家,这可都是你的功劳呢。”

说起榆北集装箱厂,那的确是祁瑞仓的政绩之一。祁瑞仓自掏腰包到美国去招商,偶遇了在美国学港口工程的博士陈纻。祁瑞仓巧舌如簧,说动陈纻回国创业,在榆北创办了一家集装箱厂。冯啸辰帮助陈纻解决了资金问题,还阴差阳错地帮他找到了一位管生产的常务副厂长邵琦。

邵琦是红山港区建设集团的干部,因为派沃亨项目的事情,被撤了职,在体制内前途灰暗。冯啸辰看中他的能力,又知道他是为国家的利益而蒙受了委屈,便力劝他加盟榆北集装箱厂,到体制外去发展。邵琦果然是个能干的人,到集装箱厂后,挑起了生产管理的大梁,使这个由几家亏损国企拼凑起来的新企业迅速建立起了生产秩序,产量翻着番地往上增长,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了强悍的竞争力。

听到冯啸辰述说自己的政绩,祁瑞仓摆摆手,说:“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引进集装箱厂的时候,老幺你也是帮了忙的。还有老王,在发计委那边帮我们审批了不少项目,于姐的妇联给我们支持了很多妇女创业项目,老谢在财政部帮我们联系了各种帮扶脱困资金,还有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