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弘时在前面挥舞镰刀,偶尔回头看两个弟弟弯腰跟着捡麦,他还生出一种领头羊的骄傲来想着:不错,以后我当了太子和皇上,你们就这样在后头跟着当小弟干活行了。

齐妃听弘时这么说,就知道他还没听说宫里的大新闻。也是,信嫔不满三月,太后皇上再喜欢,也尚未宣扬起来。

于是齐妃长叹,跟儿子说起了坏消息:“我的傻儿子,额娘说的哪里是那两个小子,而是信嫔,信嫔有喜了!你们几个在圆明园苦力似的割麦,却不知皇上将赏赐流水似的送去永和宫。这不回来后,皇上还每日都去永和宫,恨不得立时就见到新娃娃一般。这万一生个……”

弘时因从前跟廉亲王的往来,属于皇上的密切监视关注对象。他身边太监都是换过一水儿的,全都是哑巴似的嘴严心细眼亮,只负责盯着他,不会告诉他外头的消息。

而弘时在圆明园时沉浸在割麦中,回宫这两天又沉浸在休息和写割麦报告中。这还真是刚听说这个大消息!

齐妃都没说完,就被弘时打断,只见他甚至惊得站起:“额娘,你在宫里呆着,怎么能让信嫔有喜呢!”

饶是齐妃把弘时当成眼珠子,此时都很想给儿子一巴掌:这话说得,信嫔有没有喜,她怎么能决定,那是皇上的事儿好不好。

弘时是急的一时秃噜了嘴。

脱口而出后,就眉头紧锁焦虑走来走去。

“额娘不知道,八叔离京往云南前,特意嘱咐了儿子好多话,可见是极看好我的,八叔说了,只要没意外,我做太子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廉亲王走之前向皇上服软的收尾工作里,也包括弘时。

不过这最后一次跟弘时说话,还真不是故意坑他,而是作为叔叔,面对傻侄子的一点指点——也是一点投资,弘时对他实在亲近仰慕,若是皇上发生点什么意外,弘时登基,八爷觉得自己日子会好过很多。

故而廉亲王离京前,在不得罪皇上的底线内,给弘时最后做了一回军师,分析了他的现状。

“你是长子,这是毋庸置疑的优势。”

对八爷这个非嫡非长的阿哥来说,嫡子与长子这两个身份对他都很有诱惑力。当年老大之所以跟太子闹了那么些年,甚至有明珠一党的拥护,不就是为了个‘长’字吗?不然八爷也没觉得老大多么惊才绝艳,足够跟嫡出太子抗衡良久。

八爷一直觉得,要是给他长子身份,或许结局又会不一样。

于是他是真觉得弘时这个长子身份极重要,而且弘时命也好,下头的弟弟们可没有嫡出,甚至连身份比他强的都没有。他下头的数目可怜的两个弟弟,生母在王府里都只是侍妾而已,年龄和身份上俱不如他,弘时实在大大占优势。

唯一可虑就是弘时本人的政治素质。

八爷看得很清楚,弘时这孩子,要是不好好□□,别说像皇上这样威压朝廷,按自己的心思大刀阔斧改革弊政了,弘时能把朝廷稳住别被满朝文武反过来压住为所欲为就算关外祖宗坟上又冒青烟了。

但弘时也有自己的优点,第一这孩子智力没问题,甚至脑子还挺好使,背书算数都不错,第二就是这孩子非常好洗脑,心性比较摇摆,八爷在他身上都没花什么功夫,就让他发自肺腑崇拜不已。

八爷觉得,要是皇上下狠手整治弘时,应当能把这个孩子掰过来。且皇上手腕精绝八爷自个儿领教过了,觉得只要皇上出手,就一定能让弘时按照皇上喜欢的样子发展,将来再按照皇上的脉络做继位新君,承袭未做完的事业。

毕竟皇上才三十多岁,盘个三四十年的,哪怕是一块榆木疙瘩都能雕出清明上河图来了。

所以廉亲王是真的有点看好弘时,然后交代了他许多话:“你要做的就是稳,只要没有意外,你总是最先头的那个皇子,已经占足了最大优势。凡事听你皇阿玛的吩咐,他怎么说你怎么做。不要强出头,不要自作主张。”

可以说都是正经真知灼见。

弘时把真知灼见没怎么听进去,他只顾着激动了:八叔在他心里地位很高,那是运筹帷幄的神仙人物。既然八叔说自己没意外会是太子,那自己岂不是稳了、

这孩子也没想想,他茶仙似的八叔为啥把自己运筹帷幄到云南去了,他只是心潮澎湃。

但这会子听齐妃说起信嫔有孕,弘时就紧张起来:这不就是八叔说的意外吗!

弘时从七八岁到十四五岁这段人生观塑性阶段,几乎都是听齐妃在念叨:哎呀年侧福晋(年贵妃)可不能有孩子啊,皇上那么宠爱她,年家势力又大,她要是有了孩子你就是小白菜了。额娘没用不能继续得宠,弘时你要靠自己啊,最好老天爷有眼让她一辈子没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