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率领京畿八万禁军包围京都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这边,坏消息接踵而至,很快又收到了吴王亲率五万禁军朝泰山御驾赶来的消息。所有人,包括明德帝在内,都不认为吴王率军前来是来护驾的。他这是要先围太子,再擒帝王,一举拿下大颂江山。

明德帝已然派特使持圣旨召各地驻军首领前来勤王,但眼下更加危急的事情是——御驾该退守何处?

以右羽林军韩啸将军为首,坚持御驾应该前往益州避难。

“陛下容禀,末将以为益州乃是最佳选择。”韩啸在帐中回禀道,“一来益州距离泰山县最近,二来益州驻军五万,加上禁军三万,兵力足够与吴王叛军抗衡。”

这个说法十分合理,一经提出就受到大多朝臣包括宰相沈瑜在内的支持。

一时间帐中都是众朝臣的支持声。

忽然,其中响起一高声——“孙儿以为应该留守泰山!”

沈肃站了出来,他知晓益州刺史会率军投靠吴王,此时决不能去自投罗网。他拱手行礼,朝上首的明德帝道:“此地背靠高山,面前是两山夹道,易守难攻。我们在此地设阵抵抗叛军,以逸待劳等待各地援军驰援,比起长途奔波更加安全,少了遭遇埋伏之险。”

沈肃说得这番话也在理,朝臣之中多有动摇,宰相沈瑜就捏着胡须有些踟蹰。

“秦王殿下不曾带兵打仗,多有不知。”韩啸转向沈肃,语气里带着些轻视,“我们目下兵力不过三万,远差叛军。这样的差距,光靠地形讨不了太多的便宜。”

沈肃并没有被激怒,不疾不徐地反驳道:“泰山距离益州中途尚有一段地势低缓之处,若是在那里被埋伏,三万更敌不过吴王的五万叛军。”

同时一双寒星的眸子看住了韩啸:“更何况,益州距离泰山如此近,益州驻军杨宁若是忠心能干,应该会在叛军抵达前,提前率军前来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