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页

这次柏林电影节,正赶上第一届「导演新力量」进入初选阶段。就是冯黎和徐然找顾南倾合作的那个导演协会。最终她们将名字定位「导演新力量」,避免和其他导演协会重复。

顾南倾忙着选片,第一年一切都需要摸索。所幸冯黎决定来者不拒,只要符合要求的新人导演,都可以将自己拍摄的电影送过来参加。由顾南倾冯黎和徐然他们三个,一起挑选出其中优秀的影片。最后统一打分,在由观众投票选出最优秀的十部电影。

第一年,没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名头,奖励就是真金白银。毕竟是第一年搞,顾南倾都没有信心,现金奖励更为方便。

本来以为不会有多少人参加,毕竟他们并没有过多的宣传。完全就是冯黎托电影学院的朋友们,帮忙宣传宣传。可没想到,等到报名日期截止时,他们一共收到了将近三百部电影。要不是有新人导演这一限定要求,只会更多。

这是顾南倾冯黎他们小瞧了自己。

跟据统计,每年国内一共大约能够拍摄一千多部电影。进入电影院上映、包括各大网络平台的电影数量不足三分之一。能够真正得到电影院排片的就更加少之又少。

顾南倾、徐然加上冯黎随便拿出一个,都能称得上一句国内电影的代表人物。

现在他们三人合作,搞出了一个什么电影新力量。虽然没搞懂到底要做什么,所有得到消息的导演第一时间也是选择参加。

要说国内新人导演最羡慕的是谁呢?不是连续创下票房历史的顾南倾,被别人领先一点会嫉妒,可若强的太多,那么就只剩下仰望了。

最被羡慕的是陈嘉尚,本来就是一个新人,运气好给顾南倾当了副导演。这才几年啊,就取得这么高的成就了。

不少人在羡慕的同时,也希望能够搭上顾南倾,成为工作室的签约导演。

将近三百多部影片,时长有多有少,但平均下来也是在六十分钟左右的。顾南倾一个人分到了将近一百部电影,让她在短时间内看完还要得出评价,只怕她要看吐都无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