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昊面前的数据上,虽然国内收视率,依旧是自己这边独高,但在网上观看人数,以及海外收视率,那是毫无例外地倒向了“一页晚会”这边。
想到这些数据,明昊也不知道该不该高兴了,因为这么高的收视率,似乎并非是因为自己的努力。
事实上,在第一届83年央视春晚开办以来,最初即使质量上佳,在当时虽然引起轰动,但也并未立即就确定“央视春晚”的霸主地位。
到了86年,那年,广播电影电视部指示,禁止各地方台在除夕制播同类晚会节目,这在当时应该是为了更好的宣传效果,毕竟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
而那段的“春晚人”也确实争气,又有陈佩斯这些认真做作品的艺人,天时地利人和,一下子占全了,十几年下来,“过年看春晚”,已经成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哪怕是一群人在那打麻将,也会把电视打开,用春晚烘托份过年的气氛。
这样的情况,在两千年失去效力,地方台开始制作各自的春晚。
可是,资源、档次上落后不说,更重要的是观众就认准央视春晚了,也曾有地方台在大年三十这天做春晚,但根本没收视率,因此别的台基本也就不在除夕凑热闹了。
唯一例外的,大概就是广东的粤语台,每年倒是粤语春晚办得各种6,至于其他台,就只能在腊月二十九,争一争省卫视春晚的荣誉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哪怕渣如“驴一逃”,也能收获超高的收视率,厚颜无耻地装完b就跑。
……
心里烦躁,明昊干脆就放下手里的事情,走向春晚的后台人员区。
这里,到处都是人,甚至显得有些杂乱,采访、对词,做各种事情的都有,来往的人见了明昊,都是问好,明昊心不在焉,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着。
几十个女孩,穿着华丽一致的舞衣,有些兴奋、又有些紧张地从他身前小跑而过。
从她们闲说的话里,可以听得出,有几个女孩很着急,因为她们的发卡好像找不到了,害怕上台表演时出问题。
明昊自嘲地笑了笑,很想对那几个女孩说:“没必要担心,你们认为重要的‘影响舞台效果’,在晚会上根本不会出现,你们整个人在舞台上意义,就是负责把这一身舞衣带动,把过年的气氛烘托出来,就像那些大学军训的学生,无数人辛苦练出来的展示结果,在校领导的眼里,也只不过是‘还不错、挺整齐’罢了!”
很残酷,但却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