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1页

按照导演的要求,手往前伸一下,然后顺势上马——但是这一次,李谦喊了“咔”之后,傅学隆却皱着眉头走过来。

他说,需要再补一点光。

对冲光。

现如今的电影科技,后期几乎是万能的,什么都能修改,但对于一个牛逼的摄影师来说,后期的光调得再好,都不如现场拍摄时候调出来的光自然和优美——尽管《阿凡达》几乎是一部全绿幕拍摄的电影,但傅学隆依然有着自己对作品的极高的要求。他不允许自己执掌的镜头出现光影的不合理和不讲究。

摄影,拍的就是光。

如果是刚才那匹他负责参与挑选的棕色马,马的毛色所形成的那点对演员的腿部的反光,在现场强烈的灯光下几乎微不可察,但现在,当这匹马变成了道具的绿色马,这种反光就变了。

尽管还是几乎微不可察,而且经过后期的处理、替换之后,这个镜头中的背景、马和演员,几乎要被换个遍,就更是几乎完全无法察觉。

但李谦想了想,过去又看了一遍刚才拍摄的镜头,还是点头同意了。

从电影才刚刚开始筹备那时候开始,李谦就一直在强调的第一个要点就是:3d电影将来出现在大银幕上,要想效果好,光是一定要够的!

3d电影,一旦画面的亮度、色彩饱满度不足,很容易就会造成视觉疲劳和观影效果下降——此时拍摄中的这一点光影偏移,貌似无足轻重,也不会真的影响到电影的质量,但是既然拍,当然就要往尽善尽美了去拍。而现在注意一下,补一道光,总比后期处理出来的画面,还原度要更加的细腻。

于是,傅学隆很快就指挥着灯光师临时负责增加一道光,这一耽误,又是几分钟的时间过去了——随后,汤姆·艾伦再一次重复这个无比简单的动作。

等到眼看已经是下午五点多,孙玉婷还没在意,忽然的,拍完一个镜头之后,还没等孙玉婷过去调整下一个镜头,李谦就扭头跟她说了一句,“今天不错,今天已经拍了四个镜头了!”

孙玉婷笑笑。

这怕是有史以来最慢的电影拍摄进度了,但是,没错,整体的拍摄进度的确在逐渐一点点的加快之中——大家都在进步。

只有男主角汤姆·艾伦有点可怜。

怎么说也是能拿三百万美元片酬的好莱坞动作明星了,为了“李谦”的名头,最终被选中的他,需要付出长达十个月的拍摄周期——要知道,普通的好莱坞电影,哪怕是大片、男主角,三四个月也已经足够了——但进入剧组之后,却一直都在反反复复的拍摄一些最基础的动作来供导演练习。

不过,看他的样子倒是没有丝毫的不满或者不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