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页

第一当然是流行歌曲,包括所谓的中国风,其实也是流行歌曲的一部分。

第二则是民谣,尤其是她的第二张专辑《涛声依旧》,里面收录了好几首经典的民谣。这一方面使得她开始有了唱功上的突破,以至于被认为是当今国内歌坛最最精彩的“经典女声”,另一方面,则是使得廖辽在不知不觉间开始拥有了最宽最广的歌路定位。

至于第三,则是摇滚。包括了《廖辽》中的《执着》、《野花》、《干杯,朋友》等轻摇滚,也包括了《涛声依旧》中的《回来》等更纯粹一些的摇滚。

坦白说,让廖辽的专辑大卖特卖的主要力量,其实是来自于流行,毕竟,这个歌坛就被称为流行歌坛,不管民谣还是摇滚,虽然都各自拥有着足够多的受众,但仅仅只走一条路子,却还是未免小众,只有有了流行这一块儿作品的支撑,廖辽的歌路才可以拓展到最宽,受众也拓展到最大。

所以,对于廖辽的新专辑,李谦的主体思路还是那样:几首主打流行,来拉升销量,几首民谣、几首摇滚,来收拢小众歌迷的心,并且提升整张专辑的厚度和质感。

当然,有一点考虑,是李谦自己都还在犹豫的。

那就是,到底要不要把廖辽往另外一个时空的蔡琴那个路子上推。

要推,不是不行。廖辽有那个功底、有那个实力,李谦也有那个资源,如果要往试音天碟那个路子走,可以说,完全没问题。

但是,那样一来就肯定要加重民谣类作品在她新专辑里的份量,这样一来,就会让整张专辑的流行感显得有些略略不足,而流行感不足的话,第一会影响到的,肯定就是销量——现实就是这样,曲高和寡这个话,并不是说着玩的。

同样是廖辽在唱,她是唱那种一出来就会风靡大街小巷的流行歌,还是唱更具质感、更具厚度,同时也更加温暖,但是却并不太容易第一时间就赢得绝大部分普通歌迷的心的民谣,那反应到销量上,对于廖辽来说,估计会是上百万、甚至几百万那个量级上的差距。

而考虑到工作室刚刚成立,虽说还有一个何润卿,但必须要转型的她,新专辑其实比廖辽要危险的多,所以,能给工作室撑住架子、扛起大旗的,目前来说只有廖辽。再考虑到目前工作室并没有自己的发行系统,所以本身制作专辑的利润就会受到相当大的盘剥,所以,在这个关口制作一张偏民谣风的专辑的话,对工作室来说,风险就会更大。

但是,专辑是廖辽的专辑,路子是廖辽的路子,不管有什么风险,李谦既然考虑到了,就必须要提出来,具体怎么选择,这个权力是必须要留给廖辽的。

李谦不愿、也不屑于去为了商业上的考量而硬生生扭着廖辽去唱流行歌。

但是,当李谦打完了游戏,开始跟廖辽谈正事的时候,只是刚刚提到这个话题,甚至都没有把这样做的利弊都分析一下,廖辽就已经直接一锤定音——

“不做民谣风!至少是这一张专辑,还是要走流行风!民谣我很喜欢,摇滚我也很喜欢,但是这张专辑……还是延续上一张的思路吧,如果偏民谣或者摇滚太厉害的话,口碑或许会更高,但不利于销量。我这张专辑估计应该就是工作室的第一张作品了,所以,销量还是第一位的,我得负责打响这第一炮!”

李谦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闻言只是缓缓点头,却并没有说话。

廖辽是个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