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页

这歌词是英国诗人叶芝的作品,考官们当然都是知道的,这就跟《执着》啊之类最近才红起来的作品不一样。你歌再红,也难保学院里的教授们没听过。但是《当你老了》,他们就肯定知道,在配上民谣风的曲子,王靖露分析认为,当李谦唱完了,他们肯定要问这是谁谱的曲子,到时候嘛,李谦说自己谱曲的,这不立马就得加分?

于是,李谦乖乖地执行她的设计。

他一开口,果然几位考官就都是神情微动的模样,显然,他们果然都知道这首诗。

然后,这首歌的曲子跟这首诗也足够的搭,而李谦现在的历练,也让他足以把一首潺湲的民谣唱到动听的程度,这种水平,顿时就听得两个考官点头不已。

认真地唱过之后,李谦放下吉他,重新背好。

坐在最边上的那位年轻考官果然就问:“这是叶芝的诗吧?没听说谁为他这首诗谱曲啊,这曲子是谁的?”

李谦很平静地说:“这是我自己写的曲子。”

刷的一下,这感觉果然就不同了。

五个人齐齐抬头看向李谦。

只有坐在最中间的那个,虽然也抬头看过来一下,但很快,他就有低头看向自己手里的一份文件——唔,李谦眼尖,看着那像是一份考卷。

这个时候,那位女考官突然拿起桌子上的三张照片,问:“我看了你的作品,能跟我说说当时拍这几张照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吗?”

李谦闻言努力回想片刻,无奈地说:“我当时就想,你们把灯光都布好了才让我们拍,而且还有人盯着,不许动灯,这还不得每个人拍出来都差不多?考官们又是要一天之内一口气看几百张差不多大同小异的照片,这……我很好奇你们怎么来区分谁有才华谁没有才华。”

他这话一说,现场几个考官顿时都咧嘴笑了笑。

那位女考官更是笑着说:“别怀疑,也别好奇,我干这个干了三十年了,要是不能一眼就看出点东西来,这么多年不是白干了?那么多学生,我是怎么教出来的?”

李谦耸耸肩,想问一句“那您看我还行么?”,想了想,没敢问。

但这个时候,那位坐在中间的考官却突然发话了,他抬起头来,认真地看着李谦,问:“你接触过法国电影?”

李谦想了想,回答说:“很少,咱国内的情况,除了好莱坞的片子,别的都不太容易接触到。”